楚定天下

第77章 —户籍之策

第92章 77—户籍之策

就在昭关城破的时候,熊槐方行至西阳。

这一路上,他没有过多的去想此战该怎么打,他对自己的身份有清楚的认知,他就是来镇场子的,打仗,还是不要微操的好。毕竟那高粱河驴车车神还有后面的蒋委员长的例子在那摆着。车神是跟着赵大打天下的,蒋委员长好歹还在军校教过书,熊槐顶多就是看看军事书籍,军校的门槛都没踏进去,连委员长和车臣都不如,他可不想提前拿到车神这个称号。

在这路上,他想的是则是楚国接下来该怎么变。

在中国古代,人口就代表着生产力,无论是外出打仗还是家中劳作,都离不开人口。

所以,变法,首先要变得就是这个人口。

当下,楚国对于人口管控极为宽松,奴隶甚至都不会纳入户籍。这意味着,楚国中央掌握的户籍数量,肯定远远少于楚国实际的户籍数量。

都说楚国有一千多万人口,但是,具体多少?史书没有说,朝臣不知道,他熊槐更是一无所知。

不能够掌握本国确切的户籍数量,那么就不能根据户籍数量人口数量确定相应的政策,同时熊槐也不能对楚国的上限和下限做一个准确的判断,连上限和下限都没有准确的判断,何谈以后的变法?别的不说,就连熊槐之前得出来的楚国三十万常备军上限,也是建立在楚国有一千万人这个猜测上面。

既然要对楚国户籍人口下手,第一步,就得清查出楚国到底有多少人,多少青壮。

同时,楚国国情不同于其他国家,楚国有着数量庞大的奴隶,并且这些奴隶不是归属于国家,而且封君。换句话说,这些奴隶就是封君贵族的私人财产。

若是强行清查户口,可能会引起封君贵族的反弹。

所以,对于清查户口这个事,不能太过强硬,必须对封君贵族软硬兼施,同时,也得明里暗里两头并进。

熊槐第一个想到的办法就是:对于不隶属于封君的百姓,也就是楚国直辖的百姓,统一进行户籍记录。当然,若是强制进行,阻力肯定很大,所以熊槐准备对在籍的土地进行分地,统过土地来诱惑百姓们主动去记录户籍。

当然,这样一来还有一个好处。百姓有了田地,就有了一份稳定的收入来源,不说日子过的好,起码过得下去。那么就不会去流亡,当流民到处要饭。更不会去当土匪。简单来说,就是利用土地把百姓束缚住,让他们成为楚国稳定的税收来源。

那么对于中央所掌握的奴隶,就不能跟百姓一样分地。身份地位放在这,地位低的跟地位高一等的获得同样的利益,地位高一等怎么能服气?

对此,熊槐的打算是,先以出租的形式将田分给在籍奴隶。如果奴隶耕种三年,并且按时上缴赋税,那么就可以脱离奴籍。只要脱离了奴籍,成了户籍,熊槐又可以将土地分配给这些奴隶。反正,楚国地大,够分。江南那片还没人耕种,虽然产量可能不如江北,但是,只要开垦的数量多,那么总体产量也是可观的。

中央的好办,封君贵族手上那些可就不好办了。

能混上个封君贵族当,那八成也是个人精。若是跟中央直辖百姓一样清查户籍,这些人精又怎么能不明白熊槐的心思?所以对于这些封君贵族,必须要软硬兼施,胡萝卜加大棒。

在这里,熊槐陷入了犹豫,这件事,要想在封君贵族手里调查到他们的户籍,看似容易,确实很难。

只要他们报上来的户籍越少,那么他们所需要缴纳的赋税就会变少。收上来的多,交上去的少,一加一减,能从中渔利不少。他们岂能不知道这个道理?他们肯定不会乖乖的把户籍交上去。

熊槐最开始是想用下一个法令,让封君上报人口,按照人口数量分配封君的封地。

但是,思索再三,熊槐还是放弃了这个想法。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人气小说推荐More+

一品赘婿
一品赘婿
商业巨擘李秋远车祸身死,意外重生大晋,成为贩盐世家的长房赘婿。李秋远本想安分守己,心安理得的过自己的小日子。没成想,阴谋算计,夺权争位,他不得不舍身旋涡,数次力挽狂澜于大厦将倾,扭转败局。且看一代赘婿,登朝堂,成就一品。
百无一用
重生周隋之际
重生周隋之际
这是一段发生在南北朝末年的故事,时值北周灭齐,文风较诙谐。
采莲的何田田
极品布衣
极品布衣
穿越成古代寒门,家里穷得连窝头都吃不起,李青山大显身手的时候终于到了!什么,打猎还要用长矛?爷有诸葛连弩!不会吧,不会吧,不会还有人不知道生铁锻钢吧。都什么年代了,还没人会用扦插和嫁接法种地?李青山一拍脑袋,“我忘了,这还是古代呢。”有军士入账:“禀告大人,西凉军八千人东进!”李青山挥挥手,“派咱刚练好的八百神机营,用我新发明的陪他们玩玩。”有谋士入账:“主公,封疆大吏陈宇成、镇北王爷秦雄关,还有
开推土机的派大星
还说你不是女帝,你都怀孕了!
还说你不是女帝,你都怀孕了!
【女帝+历史+权谋+爽文】许烁一朝穿越,得来个功高震主的大将军老爹,他自此纨跨逍遥,只想做个二代!可便宜爹为国征战之际,他却突然被女帝诏进了宫……,帮女帝,撑起这一片天下!
三三
大商川行军
大商川行军
直到见到王位上那个威武的男人,他才知道原来这一切都是这个男人计划好的。本就没有什么天命,本就是这个男人默默地在背后推动了一切的发展,为了华夏文明能够延续下去,更为了炎黄子孙能够万世不衰,这个男人宁愿背负万世骂名,也要做一件罪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事情。而这一切的转折,竟然就在他身上……
详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