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因此,四位长老的游说之旅格外艰辛,甚至于一些老一辈人,听说他们想要造反,更是将他们打了出去。
对外宣称,若再让他们听到有这种大逆不道的话,便直接和其他族人们一起将他们赶出族中。
四位长老焦头烂额,但盐庄的事情却不等他们。
又过了两日,他们收到了从山东飞过来的飞鸽传书,上面清晰的写明了:赵李两家正式开始对范家施压,已经有一半的掌柜承受不住压力,直接贱卖了庄子。
看到这个消息,两个年纪大点的长老直接昏过去,就连一直在争权夺利的范君浩也被惊动了。
他派了亲信亲自到山东去处理事务,但得到的结果却是依旧不乐观。
“家主,那边说那赵李两家已经和当地的官府勾结在一起,因为有官府派遣的军队施压,所以那些掌柜不得不贱卖庄子,如今银票已经在回来的途中了。”
范君浩气的摔碎的茶盏:“谁稀罕什么银票,只要有那庄子在,每年都会有大把大把的银票进我兜里。他们欺人太甚!”
下人还在询问究竟该怎么处理这事?范君浩只能赶紧写信通知亲信,一定要稳住,实在不行也绝不能贱卖盐庄,怎么也得按照市场价来。
可惜赵李两家找到的那位官员背靠皇子,那位皇子正缺赚钱的门路,卖盐本就是极为挣钱的生意,虽然范家的那点盐庄对他而言只不过是塞牙缝,但到手的鸭子又怎能让其飞走?
就这么挣扎了半个月,范家最终还是失去了所有的盐庄。一个盐商失去了生产盐的的渠道,根本那么他就只能去别人手上购买,然后再转手卖到自己的盐铺上。
可是旁边有鱼家盐铺里面低价优质的盐,谁还会去买范家价格高了一倍,品质还不一定保障的盐呢。
从这一刻起范家的退路便彻底没有了。
范君浩也不是没想过再去购买新的盐庄,但周围的盐庄,要么就是面积太小生产量根本供应不上;要么就是早已名花有主,哪里肯卖他?
再三僵持下去,已经入秋了也没能找到新的盐庄,补上货源。现在盐铺还有库存,可这点库存耗尽之后,他们拿什么来补?
而贾安这边也并不打算放过他们,他之前忍气吞声,范君浩不也没想过放过他吗,凭什么让自己以德报怨。
这天正好是衙门后面公田收成的时候。贾安早早的发出了消息。那些老农的家人,还有周围村子的好事者,县城里面闲到无聊的百姓也纷纷来围观,他们就想知道,这县太爷折腾了半天,到底有没有用?
贾安特地找了十几个称,分别摆在每一个老农耕种的田地旁边。又找了一些识字的会写的文书衙役,让他们记录下来。
其实贾安自己心里也没底,毕竟被范家人提前拔过苗,虽勉强救了回来,但这样的庄稼收成必定不会太好。
而一旁的百姓们,也连着围观了三天。这三天里虽有期待,却大多数以失望告终。
只因这些田里的庄稼大多数收成和自家的相差无二,甚至还有一些还比用原来的方式耕作还要少。在这些百姓眼中,这几个老农的钱是拿不到了,甚至还会连累儿子。
却不知早在之前,贾安就对这些老农免除了惩罚,毕竟谁也没能料到,有人中途拔苗,只是取消了奖励金额罢了。
就在旁观的百姓以为这次纯粹就是在胡闹的时候,终于迎来了收获的消息。
总共有四个老农种的粮食达到了丰收,亩产增收50斤以上,最高的一个,增收了整整70斤。
这个消息一出,不少的百姓眼前一亮。虽然只增收了70斤,但这可是粮食啊。
交了税之后,剩下的就是他们自己的,或者卖了换钱,或者留着自己吃,谁家不喜欢用新鲜的粮食填饱肚子。
而贾安也让文书拿来了这几位老农选用的耕作方式,无一例外,都是先做好选种育苗期间增肥除草等等。
贾安询问四人之后,登上高台,大声的朝众人宣布:“各位,今年实验田的实验结果已经出来了。相信你们也看到这四位的成绩,但我可以跟你们说,他们的成绩包括其余十几人成绩原本应该更好。”
“可惜有人从中作梗,在灌浆的时候有人过来拔苗,这些老农不分昼夜的将苗救活回来,才勉强有些收成,否则以他们的努力本该收获的更好。”
“现在我宣布,先以这四位成功增产的老农的经验传播出去,正好今年的冬小麦还没开始种。
便以此方法试种冬小麦,有兴趣的村民们可以试着种一种,本官并不强制。待到明年新的实验法子出来了,确定了可以增产之后第三年全面推广!”
百姓们听着贾安的话,无不为之惊讶。一来,他们惊讶于被人在灌浆期拔了苗,居然还能活,而且种活的苗还能长的这么好。
二来到底谁那么缺德?平日里,他们在村子争水抢肥都能打上一架,更何况是拔人苗这么缺德的事。
第三,是他们听说贾安开始试着推广,这些经验虽说有成功的先例,但这些百姓们心里还是打鼓。只有少数贫土地实在贫瘠。胆子大的村民,决定咬咬牙试一试。
范家在听到了这个消息之后,无不面面相觑,因为他们都清楚能够干这种缺德事的人,除了范君浩也没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