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子

第112章 有个名为李白的少年人

“不止是少爷,我也很看好你哦。”小莲眨着眼睛笑道。

“这样吧,我给你讲个故事吧。”张靖望了少年人一眼,随后喝了口茶,语调缓慢的讲起了他记忆中那个人的故事来。

“曾经有一个人也叫李白,这人很厉害,生而知之,也就是和你现在的年纪一样,已经是有名的大才子了,他这一生过的不如意,年轻时有过梦想,好舞剑闻道,儿时拜过剑圣裴旻为师,后又与东严子隐居多年……”

张靖就这样说起的那个男人的一生来,说到前面时,他能注意到少年的表情变化,那是带着极为震惊的表情,不过他并未停顿,继续往下说着,一直到官场失意然后到锒铛入狱,这期间有些记不住了,但总的来说,这一生依旧是充满奇幻色彩的,直到说完,那少年依旧愣在那边,许久未有开口,张靖看着他,笑了笑。

“前面或许与你有些像,不过这总归是个故事,那故事里也并不是现在的朝代,嗯,隐居修行几年或许也不错。”

“岷山吗?”

之后又聊了许多,而这个故事在张靖来看或许也只是个故事,本身历史背景不同,那个少年也终究不会走上那条路,不过,张靖是想让他去隐居修行几年的,这一来是想印证一下这世界究竟有没有道法一说,二来则算是对少年的期待,毕竟他除了诗仙之外,还有一个青莲剑仙的称号,他委实也想见见修道之后的李白究竟是怎样的。

道法对于张靖来说,确实是新鲜的事物,一路走来也遇到一些事,这不由的令他想起了那个道人,入云龙、公孙胜,记得自己刚来这个世界不久,这人为他算过一卦,直言他今后会有牢狱之灾。

起初并未放在心上,直到现在讲起李白修道的故事后,方才想起了这一茬来,这世界究竟有没有道法呢?他又会不会经历什么牢狱之灾呢?现在想来,很难说的清了。

直到入夜,那叫李白的少年人方才起身告辞,张靖送出了门,这一次见面后,之后或许再见便是不知多少年后了,那少年也想了许久,最终决定去趟岷山,道经他本身也读的多,也是极为热爱之事,如今张靖既然提起了,他难免心中向往。

临行前,他肃容的朝张靖行了一个拜师礼,此去路程遥远,前路遥遥无期,雏鸟终需展翅,归来仍是少年。

华夏礼节,送客总归是要带点什么的,而钱财之物那少年是不缺的,最终张靖思考了一阵,送了首不算应景的诗句,但对于少年人来说,这首诗胜过一切。

千里黄云白日熏,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恶趣味的是,除了这一首外,张靖还送了他两句残诗,当然不是故意的,而是真记不全了,不过,对于这个少年,张靖相信,他有一天会补全的,当时的话是这样说的。

“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

“这一句送与你,后面的就交给你了,希望再见之时,你已经将他补全了。”

人气小说推荐More+

人在洪武,从天师到帝师
人在洪武,从天师到帝师
洪武元年,穿越而来的张异随自己的父亲,龙虎山天师张正常进京面圣,皇帝夺了龙虎山天师位,却以另外一个身份将预言过未来的张异留在京城。父亲抑郁而归,临走前求张异拿回龙虎山的天师位,却不曾想这个孩子未来,会彻底改变这个数百年的王朝。他当着皇帝面说朱家的官狗都不当,也用一张世界地图点燃过皇帝的野心,忽悠他将朱家的子孙送往全世界。他和太子交过心,也教过太子妃怎么生孩子。与刘伯温论过道,教衍圣公屠龙术,怎么屠
东鸭西楼
带着基地回大唐
带着基地回大唐
曾经的特战队长陆辰穿越了,带着一个战略物资仓库基地穿越的,穿越的还是唐朝,这不得大展拳脚一番,为后世打下偌大的基业?最主要的目的是给自己留下一个印记,最起码一千年后的队员能看见自己的坟!陆辰:“老程,这事能行!你信我的!”程咬金:“我信你个鬼,上次信你的,老子差点在黄金洲没回来!”陆辰:“我怎么听说你在黄金洲定居了?”程咬金:“我没有!别瞎说!不可能!俺老程不是那样的人!陛下,你要信我!”
阴影里的沉默
我助大唐盛世天下
我助大唐盛世天下
武德八年,玄武门之变还未发生。苏彦穿越成一介书生。本想以文安天下,何奈突厥来犯,手持利刃,纵马沙场。至此提笔乱文坛,挥剑斩乾坤。“系统,商量个事,能不能再给点东西?”“你也太不要脸了,都快满配了!”“额,咱们商量下。再强一丢丢行不行”
染不尽余温
朱棣巡查后,硬说我小小县令要造反?
朱棣巡查后,硬说我小小县令要造反?
徐子麟穿越大明,却成了山沟里的一个穷酸小县令,他不甘现状,利用十年时间把蓬莱县打造成了人间仙境。却不料在十周年县庆之际,朱棣突然到访.....“陛下你听我狡辩,我真的没想造反啊!”
零号硬币
大明:夭寿了,我竟拉着老朱造反
大明:夭寿了,我竟拉着老朱造反
苏辰穿越到大明洪武,开局就遇到了一个老愤青。老愤青刚开始,看不惯苏辰的一系列行为,哪怕吃个饭,也要逮着骂一顿。可骂着骂着,就感觉这老头子颇有军事头脑,一言一行是个领袖风范。而他的儿子,具备政治头脑,朝廷利弊他一眼洞穿。苏辰动心了,不计前嫌道:“老头子,你父子二人跟我混吧!我们一起造反,推翻老朱!”老愤青父子二人面面相觑。半年后,苏辰还未起兵,十万大军疾驰而来,将军看着老愤青,高呼道:“陛下,何故造
剑起六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