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对几位外国友人的采访结束后,让他们和几位领导,洛霏等人进行合照。
“洛霏同志站在中间,对对对,往中间一点点。”记者指导他们站好,给几人拍了合照。
让几位外国友人回去休息后,记者再次单独对洛霏进行了一系列的采访。
“洛霏同志,可以了解一下你当初为村里的养殖场规划方案的时候,是出于什么目的而做的吗?”
“可能是我从小就在这里长大,见过了苦日子。
后来我自己慢慢有能力了,能够带着大家脱贫,就去做了,这是我很乐意去做的事情。”
“在这个过程中,有没有想过村里人会不支持你的计划?”
“有想过的,当时我已经把最坏的打算都想好了,但无论如何还是要试试的。万幸,我们成功了。”
双方一问一答,进行了长达大半个多小时的访谈,最后,记者还问了洛霏从小到大的成长历程。
对洛霏的单独采访结束后,记者又单独采访了洛村长。
“听说您以前是部队的,回到家乡任职是您主动申请的?”
“是啊,因为家父的影响,我对家乡的情感特别浓烈,我想带着家乡发展得更好,所以回来了。”
“但是,听说你当时没往养殖场这方面的发展去想的?后来是怎么同意洛霏同志的方案呢?”
“其实,我一开始听到她的计划的时候是觉得不太靠谱的,直到她拿出了她的计划反感,然后一一展开和我详细赘述。
我也看到了她的方案,明白了她的意思。后来想着反正有不亏,就答应试试的。”
洛村长向记者述说着他当时的想法,他们养殖场计划当时遇到的情况。
记者听着洛村长的话,猛然有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听到当初的不容易,现在的成功,这一对比,突然就很有成就感。
“洛村长,可以找你们村民聊聊吗?给他们做个采访。”
“可以啊,他们肯定很乐意。”
于是,洛村长便带着记者往村里逛,逮着几位村民就问。
而大家也都做好了被采访的准备,正兴高采烈地谈论着自己的想法。
“这位记者同志啊,你有所不知了,我们村啊,当时是附近最穷的一个村子了,有些人家连饭都吃不上。
很多姑娘也不愿意嫁来我们村,太穷了。幸亏,有洛霏同志的存在,我们才会有今天的成就啊。”
记者听着那位村民的肺腑之言,字字发自内心,看来,在他们心中,洛霏同志的位置可是非同一般的。
“听说,你们养殖场的福利待遇还很好啊?方便谈谈吗?”
“说到这个,我可以保证,脸县里市里的那些工厂也不一定有我们这的福利待遇好呢。”
接下来,村民便把他们养殖场的各种福利待遇和记者炫耀自己一番。
不但有房子的奖励,丰厚的奖金更是正常的。
而且,他们不只是有奖金,还有惩罚措施,要是做不好,或者做错事了,照样会有惩罚。
有奖有惩的,这才是一个大厂应该拥有的好制度,才是发展的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