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惜他们的“神”似乎并不满足于此,于是他们选择搬家。
可就在他们搬到了隔壁山头的第二年,再次天降暴雨,滚滚洪水,冲毁了因为村民们新建房屋开山凿料,而被挖空的山脊。
噩梦般的洪水,又一次席卷了他们的家,这场洪水直接导致半数村民死亡。
绝望老村长,抱着家里初生的龙凤胎孙子,在一场不伦不类的“热闹”仪式中,纵身一跃跳进了洪水中。
可能是因为巧合,老村长带着两个孩子献祭的第二天,天突然放晴了,大家再一次看到了久违的太阳,他们献祭的第三天,直逼山顶洪水终于退去。
劫后余生的村民,现在山顶高声欢呼。
大家都以为是献祭村长三人,才平复了“神”的怒气。
来不及悲伤的老村长,被推崇成为了下一任村长,刚产下龙凤胎的老村长儿媳,躺在粗糙僵硬的木板床上,摸着产后还没恢复的肚子,喜滋滋地准备迎接自己的下一个孩子。
由于第一次人祭“效果显着”。
这项传统在周边山村,甚至乡镇,传播开始。
自此以后,每当“山神发怒”“河神发怒”“雨神发怒”。
大家不约而同地选择用这个方法平息神的怒气。
再后来,因为人祭数量过多,某次洪水后,周边出现了一种神秘的病毒。
只要饮用过周围水源的百姓,七天之内会突发高热,浑身无力,皮肤出现斑驳的青紫,口鼻生疮。
人们把尸体投进河内,跪地祈求他们悲悯的神明,能带着他病逝的信徒,带着肆虐的瘟疫离开他们的家乡。
路过的老和尚带着他的眼盲徒弟,见到这如同炼狱般的场景,悲痛不已。
他带着药方游走在百姓当中,一边劝说他们放弃心中的神,一边向他们推崇着自己的信仰。
陷入绝望境地的百姓,吃了他给的药方,身体大有好转,大家犹如抓到了救命的稻草,将他的话奉为圭臬。
大家听从他的话,要在洪水必经之路,建起一尊高高的菩萨塑像。
可即便有了新的神,他们心里仍旧保持着那些固执愚昧。
高高在上的神,怎么能没有人侍奉左右呢?
于是他们决定继续向新的神献祭,祈求新神庇佑。
听说观音坐前有童男童女,在建菩萨塑像期间,牵头建像的官员,派人在他所管辖区内,搜寻面容姣好的祭品。
没过多久老和尚得知他们仍然想要用人祭,这次无论他怎么劝说都无济于事,当场气急攻心,去了极乐世界。
年轻和尚比他师傅更有佛性,虽是瞎眼,实际上是被旁人看不见的东西,挡住了双眼。
师傅去世后,他被大家簇拥到山腰上,虽是盛夏,可他眼里看不到苍翠的山峦,郁郁葱葱的树木。
他只看到了,一个又一个不甘的灵魂,挤在河边伸出枯槁的手,面容狰狞,眼含怨恨地望着山上的百姓。
黑色的怨气,红色的杀孽,飘满整个山谷,萦绕在每个人的脖颈上。
他闭上双眼,不敢再看。
我佛若是慈悲,又怎会有此间炼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