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文泽说得也有一定道理,不同领域的人,都在羡慕着别人的生活。
谁又何必在意谁的光鲜呢?
中午时分,白小欧如约给我发来了一个地址,收到之后,我立刻驱车赶到了那里。
进入包间之后,迎面坐着一个穿着灰色半截袖的男子,这倒是让我有些意外,一般情况下,体制内的人总是穿着正式,长相正派,可是面前的这个人,看上去跟普通人没有任何区别。
“你好,我是踏空工作室的董事长陈凡。”我恭敬地伸出了手。
“不必要弄这些东西,我叫张羽。”他很是简单地介绍了一下自己。
“可能是工作习惯了。”我笑着回复了一句。
“听小欧说,你想拍摄一个有关于新时代青年创业为主题的宣传片?”他直接向我提出了问题。
“对的,是有这个想法。近些年,无论是大大小小的城市,都很注重这个划时代的问题。创业不再是多少年前那个被束缚、被定义的东西,而是实现自我价值,提供社会服务的鲜明之路。在这条道路上的很多故事,不仅仅能蕴含着创业过程中的道理和经验,更多的是新时代人民在面对生活,面对困苦时的自我抉择。现在,这个话题对于大家的吸引力也是足够高的,我觉得,电视台如果能拿出类似的作品,会得到很多人的青睐。”
“嗯,说得确实对。尤其是杭州市政府已经多次颁布各种政策来扶持年轻人创业,这是大势所趋。跟着潮流去做栏目,是最有可能收获成功的。不过在此之前,我们已经有很多次类似的尝试,不过效果都不像我们想象中的那么好,你又有什么信心能拿出合格的样本呢?”
张羽并没有说什么废话,只是单刀直入的探讨着我的提议,这让我觉得还是挺舒服的。
“其实这种类似的创作,真实性是一定要保持的,我也关注了电视台或者其他地方媒体做出的东西,我觉得,他们缺少的,是一种文学性。”
“比如?”
“比如一篇新闻的标题和导语,就已经能决定大部分的流量,宣传片也是同理,如果以一种纪录片的形式播出,虽然看上去很有真实性,但是却缺少了一种代入感。而且,之前的宣传片中,所录取的企业都显得有些大了,甚至有些创业者本身具有一定的经济基础以及出色天赋,这让大多数的人看到了,都会产生一种类似梦幻的感觉。首先,年轻人创业的这个话题,能够关注的多数是年轻人,他们早已经习惯了去看一些快节奏的东西,比如短篇的小说,简洁明了的电影解说,节奏快的小短剧,对于这种长篇大论的东西,都没有很大的兴趣。如果让我来计划这个宣传片,我想我会以一种拼凑的方式呈现。”
“拼凑的方式?”
“对。我不会单一地选择一种企业,或者选择一种类型的创业者进行片子的编排,而是扩大范围。创业的概念不是创立公司,而是投资事业,无论大小投资都可以称作是创业。咱们前面可以照搬一些热门的领域,比如像是推文,他会先提取博人眼球的话题,再以倒叙的形式开展叙事,比如电影解说,他会截取最吸引人、最广为流传的画面作为开头。咱们的开头也是一样,用一种新型的方式去开展,而不是之前那样,以一句‘真实创业者经历改编’,或者‘这是一个有关创业的故事’为开头,而是把创业者的经历加入文学色彩,用这个吸引眼球,等到他们观看完毕之后,便会自然而然地知晓我们要表达的主题...”我开始诉说我的想法。
其实简单点来说,我所说的宣传片不是传统的宣传片,记录也不是传统意义上的记录,这些是最根本的东西,但是这些作为已经沦为老生常谈的话题是绝对不能吸引人的。按照新媒体的思路,我做的,是紧跟热点。
在快节奏的外衣下,可能讲述了一个创业者的一生。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