甚至,周浅浅还从一个现代位面换来了粮种,交易的不亦乐乎。
就在潘山公社乃至整个县都以为魏渡大队要完蛋的时候,大队已经开始建造新农村了,每家每户占地三百平,前院后院,三层小楼。
家家户户电灯,自行车,还有大型收割机,播种机,拖拉机,甚至还拥有了两个油库。
也因为这样,周浅浅在大队又呆了一年。
要不是液化气天然气的限制,每家每户做饭都不用土灶台。
房子,二十户一个联排,建造好后就搬迁,原来的屋子全部拆除,拆除出来的木料全部往山里运,建造新的养殖场。
魏庄的人是最先搬迁的,源源不断的水泥,黄沙,砖头,钢筋,开掉了一座座山坡,变成了建筑材料。
炸药,挖机,源源不断的供应。
周浅浅和戴丽萍两人都摊牌了,不蒸馒头争口气,在两人的不懈努力下,防洪堤坝都建起来了,硬是给大队的土地增加了两千多亩地。
对外宣称是范锋从港城弄来的,即使有人怀疑,也只能在郁闷中接着郁闷。
然后……
和魏渡大队接壤的另外一个大队主动求合并,大队人手不足,欣然同意,那个大队是魏小叶舅舅家的大队。
有了这个开头,更多的大队求加入。
然后,魏渡大队直接改了名字,五一公社。
实际上,没有那么多职能机构,但把木材公司和别的想要卡脖子的各种单位看得瞠目结舌。
举报信如雪花一样飞进了县里,省里,京城。
但县里调查组来了之后,查账后发现人家坚定不移的集体经济的道路,上交的各种肉类完全符合规定,一两肉都没有差。
省里调查组来了之后,五一公社得到了一个先进集体。
至于说京城,通过全方位的调查后发现,五一公社竟然和范锋有关系……那就没事了。
然后,京城寄过来一张纸,上书四个大字,五一公社。
建造防洪堤坝多出了一千多亩地,整个大队拆迁,多出了三百亩地,加上别的大队搬迁,在原有的基础上多出了三千多亩地。
原本魏庄,变成了魏庄社区,有社区医院,有下放的大夫,医学院的学生,知青组成。
五一公社,有学校,宽敞明亮的教室,搬迁后遗留下的房梁打造的板凳,崭新的多功能书桌,占地百亩的小学,初中。
老师,也由原本的五个人,变成了上百人的庞大教师师资力量。
公社有工业区,有自来水厂,纺织工厂,制衣厂,五金厂,食品厂,榨油厂,奶粉厂,罐头厂,电厂,化肥厂,玻璃厂……
总之,如果再任由其发展下去,可能会变成县城。
反观潘山公社那边的林场完全傻眼了。
越是针对,人家发展的越快,能有什么办法?完全没有办法。
人家这么多厂,出来的产品,除了上交的,其余的一个也不卖,出动民兵和联防?人家也有庞大的民兵队伍。
说人家造反?人家还受到了上面,上面的上面,上面的上面的上面鼎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