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奶奶慢性支气管炎,是从娘胎里带出来的。小时候家里穷,感冒了没有多余的钱去看病。
就靠一些偏方和土方子不懂辩证,就瞎治。结果拖了太久了,后面感冒好了,这病根也就落下了。
她嫁来苏家的时候,苏爷爷知道她有这个病,总是不愿意让她做重活。就在家喂喂鸡,扫扫院子,做饭,洗碗,缝补之类的。
后来熊医生来了这里,苏爷爷想要带着苏奶奶去看病。可是苏奶奶穷了一辈子,第一反应就是觉得浪费钱。
都走到熊医生家门口了,又折返了回来。
背地里却安慰苏爷爷说:“那刚来的年轻医生,说不定是什么黄棒(医术不精),我才不愿意看呢!”
熊医生刚好追出门,手上还提着一包药,他第一次理解了他师傅说法不轻传,医不叩门的意思。
第二次是苏家老二出生的时候,那次苏奶奶的慢性支气管炎变得很严重,苏爷爷想要找熊医生来家里看看。
可是苏奶奶从小被教育男女授受不亲,更何况是坐月子,就更不能让外男看见了。
无论好说歹说,熊医生都来了家里了,苏奶奶也没让熊医生治病。
第三次是苏保国大冬天落水,苏奶奶下水把苏保国救了回来。
那次她的病很严重,人差点就没了。
可是冬天落水的苏保国也发起了高烧,家里的钱,只够一个人的药钱,就连医生的诊费都不够。
最终,苏奶奶还是让苏爷爷带着苏保国去看病,自己则是躺在床上,靠着身体的抵抗力,硬生生地撑了过去。
那次,熊医生说了可以欠钱,先帮苏奶奶治疗。可是还是被苏奶奶一口回绝了,从那以后,苏爷爷就再也没提过要帮苏奶奶治病了。
一是觉得愧疚,二是觉得不好意思。
毕竟事不过三,已经一而再,再而三地拒绝了熊医生。
至于镇子上的医院,集市上的蒙医,都抓过药,可是没啥用。该咳嗽照样咳嗽,该喘气也一样喘不过来。
苏爷爷看到熊医生答应了,捂着脸,喜极而泣。
一时之间泪流满面,竟有些不知道说什么了。
他们这些老一辈的人,面子往往大过天。但凡苏爷爷和苏奶奶早点说两句好话,服个软,熊医生也不可能不治。
可也正是这样,才能养出人穷志不穷的后人。一家人才能有骨气,有梦想。
时隔三十多年后,熊医生搭上了苏奶奶的手腕,给她诊了脉。
两只手诊完以后,熊医生黑着脸说道:“嫂子这情况拖的太久了,这么多年,身体的元气都被这病拖垮了,一点根基都没有了。”
“即使治好了病,身体也不可能像普通人一样。只能保证不咳不喘,再有个头疼脑热的,也不会像以前那么严重了。”
他从兜里掏出笔,唰唰唰,龙飞凤舞地写了一个单子。
说道:“我那里药不全,你们拿着单子去镇上抓药吧!三天换一副。吃上一个月,再来复诊。”
苏母听到这话,立马说道:“熊医生,你能不能帮我也看看。我是月子病,怀苏禀的时候月子没做好,受了寒,左手麻木,这根手的中指也比另一个手的要粗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