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氏紧紧按住胸口处的银票,若是李大勇知道了,她就先把李大勇毒杀了,再带着翠芝往南边逃。
九月九,重阳节。重阳这日,书院那边传来消息,说是书院按照她们给的图纸已经建好了。
正好书院地处郊外,后头便有座山。重阳节当日的习俗便有“登高”,古诗有云:“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因而钱满想着就去爬书院后头的山好了,顺带着瞧瞧已经建好了的书院。
赵鸢听说后,也着急着表示自己也要去,当然少不了她,最后除了她娘王氏和二哥狗蛋要留在家里照顾怀着身孕的秀花,其余人都打算去瞧瞧看。
秀花的月份大了,肚子膨胀的像个球似的,有时候起身都困难,因而即便是她心里想去书院瞧瞧,也没法子。
气势恢宏的书院建在了半山腰上,后靠大山,前面还有着一条河经过,可谓是身处山水之间。
就连丽娘见了,也夸道:“此地有山有水,人杰地灵,怕是以后在此读书之人少不得出人才!”
登上高峰远眺,竟是能直接看见安西镇的城墙。
待回到家里,赵鸢还一脸兴奋地叽叽喳喳个不停,她将书院的景象细细描述给王氏和秀花听,连狗蛋在一旁都听得认真。
“等我生下孩子后就能去瞧瞧了,且二妹妹还说让我去书院教姑娘们刺绣呢!”秀花骄傲地说道。
赵鸢给面子地大声拍打着手心鼓掌,又笑着道:“秀花嫂子,我也要去当小师傅,教姑娘们功夫!”
晚上,钱满吃饱喝足后躺在炕上,突然又想到啥,立马坐起身来,拿出纸笔在上面列出表格来,她得计划一下书院里要教授的内容。
说是书院,但也并不是只为了读书而来,毕竟这会儿朝堂没有设女官,科举致仕也是只有男儿才能参加。
所以钱满一开始想着的就是建造一所类似于技术学校那样的,可以教读书识字,也同样要教授的是生活技能,常识或是手艺。
比方说刺绣,学会后还能给家里贴补一份家用,以及她还打算开设厨艺这门课程,若是真能学会一两样,就是出门摆摊也有个手艺不是。
只是现在摆在她面前最大的难题是该怎么去说服普通百姓家庭把自己闺女送来书院。
即便是钱满答应不收取费用,有些家里需要自己女儿帮着干活的,有些的是盼着闺女早早嫁了好赚得一笔彩礼钱。
这样的情况钱满见的太多了,因而她才会这般感叹自己是有多么幸运,能碰上王氏和钱来寿这样的爹娘。
没法子,钱满想到的只有一家一家的去劝,这会儿阮先生的作用就明显了。她脾气性子温柔,可说出的话却不得不让人信服,有了她出面一家一家的劝说,这才为书院招揽来了五个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