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开了十多天,文彬有种想去梁上转转的冲动,老支书刚走,他便沿窑后的小路爬上坡顶。
秋风萧萧,吹得蓑草与残落的玉米叶瑟瑟发抖,幸好,今天早上玉姝督促他穿上了厚秋衣。他也告诫自己,在自然面前,以后需多几分敬畏,顺天行事,该添加衣服就添加,该减则减,睡觉也是,不能太熬,11点前休息,早上6点左右起床。不要逆自然而动,当静则静,当止则止,正如眼前的大地,需要休养时,冬季来了,冬季的休养又是为了春季的生机勃勃。先哲早在两千多年前就悟透了这一点,因而提出“天人合一”的思想,引导人们向自然接近、靠拢,最终与自然的节律相契合。
可惜两千年了能将先哲的思想运用于自身者有几,人们还是在违逆、接受教训、顺应,再违逆、再接受教训、再顺应的泥淖中苦苦挣扎,偶有感悟也形不成思想,不指导自己的行为,像现在的自己。也许这就是圣人与普通人的区别。
文彬坐下来,不知何时他又习惯了席地而坐,习惯了坐在土地上还将双腿盘回来如坐在炕上一般,这是他一度极力摒弃的习惯,上大学和毕业后在市里生活时,他认为这种习惯与农村、落后、土气相连接,为同学、城里人所厌弃。现在他回到城里有城里人的习惯,来到村里是村里人的习惯,两种生活习惯转换自如、无缝衔接,也没觉得不自然。
文彬拔了一根草放到眼前蚂蚁穴上,看一只只小蚂蚁爬上来又掉下去。小时候,他经常这样,还会将苍蝇、虫子等捉到蚁穴附近,看一群小家伙如何合力将这些庞然大物拖走,一看就是半天,直到姥娘叫他。
他正想去哪儿找只虫子,电话响了,是映雪。文彬有些意外,她很少给他打电话,一般是发微信,这次回去,她连微信也没发一条。突然来电,有急事?接,还是不接?
他犹豫的工夫,电话断了。然后是微信语音,固执地催促他,像极了她的老爸刘大爷,大晌午敲门从来不顾别人的感受,而且敲得特重特快,以为别人跟他一样耳背、迟缓。想到刘大爷,文彬一笑,接起来。
“是不是在考虑该不该接我电话?”聪明的她质问。“没有,风大,吹的没听到。”“你在哪儿呢?”“后坡上。”“去那儿干什么?”“看蚂蚁。”“嘿嘿,”她笑了两声,“你猜,这两天我去哪儿了?”“在学校呗,你还能飞出如来的五指山。”“我真的去了山里,五台山。”“学校准你假?”“国庆我在学校值班了,这次给我调休。”“哦——,这两天你应该去云南大理,五台山,冷了吧!”“嗯,也不算冷。我要不是去旅游。”“那去干什么,难不成想当尼姑?”文彬开了句玩笑。
“我当了,你会来看我吗?”文彬以为她认真了,急忙劝道:“瞎说,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怎么能当尼姑呢?”“我才不当,舍不得这一头长发。”“这就对了,好好教书!”“你比我大不了几岁,别老教育我。”“好,不教育,上了一趟五台山,有什么新鲜事?”“碰到一位大师——”“哈哈,传授你什么武功秘笈了?”“真的,他跟我说了几句话,让我豁然开朗。”“是吗,说了几句什么话?”“秘笈能外传吗,不告诉你。”“不告诉就不告诉吧,只要你练成绝世武功那天,不要一掌把我拍下后坡就行。”哈哈哈——,听筒里传来她欢快爽朗的笑,“我要去上课,不跟你说了。”
挂断电话,文彬怎么也想不清楚映雪为啥着着急给他打电话,打通却只跟他说去了一趟五台山,难道还真想学佛悟禅?不是,她说话时语调轻快、笑声舒朗,哦,文彬忽然明白,那位大师帮她解开了心结。
文彬嗖地站起来,拍去衣服上的材草泥土,仿佛大师也解了他的心结,轻轻快快向坡下跑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