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算欺骗领导吗?就是欺骗了也无伤大雅,并没有影响李副省长的判断与决策。若不欺骗,自己一家一家的想算,怎么也得一两分钟,李副省长因此会怎么看自己?工作不细致、不到位?
总之,之前形成的良好印象会大打折扣,为两个无关的数据实在不值得,这也可以看作汇报的艺术。
王文彬看着眼前这个清瘦而挺直的背影,越来越无法理解,那黑灰色的外衣下似乎罩着别样的诡异与神秘,吸引着他去探寻。
中午吃干粮,是人们聚得最全的时候。掰玉米时有的快,有的慢;有的习惯从南到北,有的喜欢自北而南;有的在掰,有的装编织袋,有的则在装车,根本聚不在一起。
别看在一堰地,被玉米秆与叶子遮挡得见面都很少,除非像刘承明与润梅专门往一起靠。
文彬趁这个机会,想把成立合作社的想法儿提出来,让人们先议议,听一听众人的意见。他与老支书已商定,要弄就弄合作社,不搞互助组,因为合作社可以到工商局注册,成立后如公司一般可以申请贷款,争取国家的政策扶持,引领人们逐步走出去,巩固扶贫成果。而互助组只限于农业劳动时,组织形式不稳定、不持久,不利于长远发展。
文彬一提,首先赞成的是润梅,她当然有自己的打算,自家劳动力弱,今年有众人帮忙,到现在只剩2亩玉米了,霜降前肯定掰完了,得比去年早完半个月。
润梅一同意,刘承明也赞成。
蛮小更赞成,一则合了他想入群的心理;二则他这样的劳力入了社肯定不吃亏,女人都比他强。
有全是老实人,自家劳动力少、单薄,也不想占别人便宜,没说话。
有福家两口子都是壮劳力,父母的身体也好,还可以帮忙,本来这两天就不满意,只是碍于乡里乡亲的面子没发作,还成立合作社,不是把自己往死里拖吗,他这样想,但没明说。
有无心细,问文彬:“合作社到底是啥东西?”刘承明煞有介事地抢着回答:“这要不是啥新东西,50年代就搞过,那时叫农业生产合作社,就是一个村的人将土地折成股入社,然后一起干活劳动,地里的收入也按股分配……”“这不又是搞大锅饭吗?不行,我不入。”有无斩钉截铁地直言。
“不是,不是,”文彬赶紧解释,“现在的合作社是农民经济合作社,与五六十年代的是两回事,是大家自愿组织起来进行合作生产、合作经营。”
“既然是自愿的,我不参加,”有无态度更鲜明。
老支书看出再说下去,连摇摆不定的有江都可能反对,急忙制止道:“今天只是提一提,大家知道有这么个事,回去再想想,也问一问其他村的人,我听说林家沟成立了一个,咱们现在对这个东西都不太清楚,我们也再了解了解。泡的面都凉了,大家先吃干粮,吃了好干活,今天咋也得把这堰掰完。”刘大爷赶快将月饼、面包、馒头分发到众人手中。人们开始吃的吃、喝的喝,关于合作社的话题也就终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