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没想到调到电影队的,是杨招娣。
不过,朱淮川也就是一听而已,杨招娣已经跟他不再会有任何关系了。
今年麦收的天气不错,从开镰开始,一连十天,都是晴天。
朱淮川看到秦书宁的脸黑了,而秦书宁眼里的朱淮川,也是一样的。
麦收可不管你是干部还是教师,一视同仁。
在繁重的农业生产劳动中,书生也会让你不再有书生气。
秦书宁算了一下,一队的麦收,再有个五六天,就可以完成了。
他们支农队的工作,也就要结束了。
但是,社员们还要继续这样繁重的劳作。
双抢,麦收只是一抢,抢收。还有一抢,那就是抢种。
旱田作物,抢种,水田,抢插秧。
现在的农活,就没有轻松的,随便哪一样,都能让人脱层皮。
朱淮川是经历过后世的,对比起来,后世的农民,如果从劳动强度上对比,那真的是太幸福了。
麦子成熟后,大型收割机进场,农民要做的事情,就是付收割费用,收下来的小麦,会有车辆直接送到家。
晒一天两天,然后送到收粮的商贩那里。
最多三天时间,麦子就变成了钱,进了兜里。
麦口第十一天,下雨了。
麦收,被老天爷按下了暂停键。
这种天气,只能休息。
大家抱怨着老天,不过,这其中,有不少人,心里其实是巴不得下几天雨的。
下雨,可以得到点喘息的机会。
朱淮川现在就是这样的心理。
说实话,他要不是跟秦书宁一起,可能早就撂挑子不干了。
麦口啊,实在是口,太厉害了。
不过,对于朱淮川而言,老累,也带给他一个福利,就是累到了梦都不做了。
开镰以来这十天,那个噩梦,一次都没有光顾。
这雨吓得比较大,就是下雨停了,也干不了活了。
秦书宁难得动用了一次特权,手写了一张批条给食品站。
不过,下面有个备注,等麦收结束后,他会补上肉票。
这个时代的干部啊,还真的令人感动。
上街的任务,落在朱淮秀身上,因为秦书宁拉着朱淮川,要对弈几局。
朱淮秀回来后,跟小妹朱淮凝一起下厨。
没多久,一桌丰盛的饭菜就做好了。
当朱淮秀过来叫他们吃饭时,才知道原来秦顺宁另有安排。
“朱淮秀同志,辛苦你了。不过,我们还要等一等才能开饭,因为我约了一个人过来,估计应该快到了。朱淮秀同志,不会不方便吧?”
“没事,秦领导。”
朱淮秀说着就退了回去。
刚走出房间,就看到一个人走进了院子。
“请问,您找谁?”
朱淮秀问了一句。
在房间里的秦书宁,把棋盘一推。
“来了,朱老师,出去见见老朋友。”
老朋友?
秦书宁约的人,是自己的老朋友。
难道是朱怀川来了?
这可很不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