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厂长见陈主任说话有些磕巴,在一旁提醒道。
“嗯嗯,嗯嗯,好。”
陈学民连连点头。
杨厂长不说话还好,一说话,他就觉得杨厂长的话里充满了警告的意味,不由让他更紧张了。
“如~如果~你觉得你的祖国不好。你~~你~你~”
陈学民整理了一下情绪再次磕磕绊绊地背诵起来。
额角渗出地汗水已经出卖了他内心紧张。
“如果你觉得你的祖国不好,你就去建设他。”
突然一道清亮、掷地有声的声音响起。
众人看向声音的来源。
原来是那个坐在老爷子身边的厨子。
虽然王国军不知道为什么这些人会背这篇文章。
但是王国军很本能得背出了这篇文章。
“如果你觉得政府不好,你就去考公务员去做官,如果你觉得人民没素质,就从你开始做一个高素质的公民。”
随着王国军的声音响起,陈学民好像找到了依靠,没有那么紧张了。
就好像一个唱歌走调的人,开了原唱一样安心。
他也跟着王国军的节奏开始流利地背诵起来。
“如果你觉得同胞愚昧无知,就从你开始学习并改变身边的人,而不是一昧的谩骂,抱怨,逃离。”
渐渐地。
现场所有人都被两人掷地有声慷慨激昂的背诵感染。
杨厂长也跟着背诵起来。
接着。
红星轧钢厂所有陪同吃饭的干部们也都跟着背诵起来。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你所站立的地方,正是你的国;你怎么样,你的国便怎么样;你是什么,你的国便是什么;你若光明,你的国便不黑暗。”
老爷子、周部长、万瑞等领导班子的人也跟着念了出来。
这段话自发表以来。
他们看了很多遍,早已烂熟于心。
有些记忆力好的人,甚至跟着一起大声喊了出来。
于是乎,整个食堂。
无论是男女老少,只要于海棠念一句,工人们就跟着念一句。
于海棠念到:“你是什么,你的国便是什么。”
食堂成千上万的工人也跟着念到“你是什么,你的国便是什么。”
于海棠念到:“有一分热,发一分光,就像萤火一般,也可以在黑暗里发一点光,不必等候炬火。”
食堂里也跟着响起洪亮的朗读声:“有一分热,发一分光,就像萤火一般,也可以在黑暗里发一点光,不必等候炬火。”
洪亮的朗读声,响彻整个红星轧钢厂上空。
“此后如果没有炬火:我们便是唯一的光。”
洪亮的声音传入招待包间。
此刻。
整个招待包间陷入了深深的沉浸。
此刻。
招待包间内,每个人眼中都挂着泪。
他们不仅仅是被这篇文章不抱怨不气馁,自力更生的爱国精神所感染。
更是被红星轧钢厂工人们团结一心,洪亮朗诵文章的声音所感动。
祖国人民之所以能在这个世界快速崛起,不就是因为有这样一群爱国群众么。
他们虽然在生活中有各自的小算计。
可是,在爱国这件事上,绝对不含糊。
应该说,在这个时代的人,对祖国的热爱是最深沉,最单纯,最热烈的。
“杨厂长,你刚才问我是怎么认识王国军的。”
老爷子擦了擦眼角的泪水,率先打破沉默。
他再一次被这段话感动了。
尤其听到包间里所有人都会背这篇文章,尤其听到整个红星轧钢厂的工人们自发地朗诵这篇文章。
他深深被震撼了。
“你知道刚才这篇文章是出自哪里吗?”
老爷子问道。
“我记得这篇文章是出自人明日报一位大作家之手。”
杨厂长只知道这篇文章出自人明日报,写得很好,很感人。
但具体是哪位作家写的,他就没注意。
“没错,正是人明日报的一位大作家。那你知道那位大作家是谁吗?”
老爷子问道。
“难道那位作家就在我们之中?”
周部长好像明白了什么。
“没错,你们猜猜看是谁?”
老爷子卖了个关子。
“难道是?~”
杨厂长心道:难道是王国军?
不过随后他又否定了王国军这个答案。
为什么否定呢?
首先王国军只是一个厨子,怎么可能写出这么好的文章。
另外王国军只有18岁。
写不出这么老练的文笔。
但是,他又很希望是王国军,因为他感觉王国军和这篇文章一定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所以老爷子才会特地提这篇文章。
如果王国军真和这篇文章有关,那么他们厂就沾光了。
但是,最终理智战胜了他的幻想。
他猜测肯定是老爷子身边那个戴眼镜的秘书。
他早就有听闻老爷子的秘书文学功底扎实,有过目不忘的本事。
对!
一定是老爷子身边这位秘书。
“想必一定是老爷子您身边这位万秘书的手笔吧。”
杨厂长说道。
“对对对,应该是了,早就听说老爷子身边这位万秘书文学功底了得,常常在人明日报上发表文章。是非常厉害的人物。”
“这是自然的,虎将无犬兵。老爷子都这么厉害,手下的人自然个个是人才。”
听到杨厂长说这篇文章可能是老爷子的秘书万瑞写的。
红星轧钢厂的其他主任也都纷纷附和,夸赞万瑞。
自己领导说话,此时肯定是要给他扎起的。
“不是我,不是我。”
老爷子的秘书万瑞见所有人都在夸赞他,他特别尴尬。
这文章是他发表的,但是原作者却不是他。
原作者是王国军。
“不是你?”
杨厂长诧异?
杨厂长诧异?
不是万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