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妮欢天喜地的把美容膏和赠品都装进了箱子里,然后才郑重向时琪告别,说她会永远记得时琪,希望能跟时琪成为朋友。
时琪喜欢这样的朋友。
给珍妮治病,并没有花多少钱,相当于净入十五万美金,这是她从医以来,挣到最多的钱。
送走了珍妮,时琪对这笔收入进行了规划,其中一部分用来买专利,然后留出几千美金交税。
既然上级需要外币,那她纳税的时候,就直接缴纳外币好了。
留出这两部分费用之后,时琪手上还剩下一笔钱,她想购买药厂。
时琪是以医术起家的,不过,要想把中医做大做强,最终靠的还是药厂。
毕竟,她个人的力量再强,一天也看不了几个病人。
而拥有一家中药厂就不一样了,可以生产更多的中成药,惠及世人。
由于大家伙对中医中药缺乏正确的认识,大部分人认为西医治病利索,这几年中药厂的日子并不好过。
有些小药厂,甚至已经到了入不敷出,濒临倒闭的地步。
时琪就是想收购一家这样的小厂,然后做自己的品牌。
消息放出去之后,很快就有人找上门来。
来人是戴院长和他的妻子。
自从使用中药治好了原位癌之后,戴院长就对时琪信服的五体投地。
这人虽然是搞行政工作的,但骨子里还是书生意气,如果不是职责所限,他绝对会抛下铁饭碗,来跟着时琪打工的。
戴院长是干脆人,一坐下来,就开门见山说起了药厂,
“小时大夫,我爱人是东正药厂的会计,听说你想收购一家中药厂,你觉得东正药厂怎么样?
要是可以的话,我们夫妻俩愿意帮你牵线搭桥。”
时琪听说过这家药厂,这是青州一家老药厂,已经有近百年的历史了。
东正药厂之所以陷入经营危机,还是跟药品种类单一,以及生产经营方式老化有关系。
就拿生产方式来说吧,小本子的汉方制药厂,已经实现了流水化生产,这样一来,就可以将成本效益最大化。
而东正制药厂还在使用大锅熬药,人工灌装,其实还是小作坊的经营模式。
在这种情况下,同样的利润要养活更多的人,再加上中药不景气,东正制药厂入不敷出,自然会濒临倒闭。
时琪正有此意,如果有可能的话,她想连东正这个品牌一起收购。
戴院长了解过时琪的需求之后,就表示,会亲自出马跟东正制药厂的厂长去谈。
时琪也知道,收购一家药厂不是小事儿,因此耐心的等着。
就这样,又平平静静的过了好几天,结果没能等来戴院长,反而等来了一个不速之客。
那就是曾经被时琪拒绝的杜领导。
杜领导接受了手术之后,如今彻底没了性别,连胡须都脱落干净了。
摸了摸光溜溜的下巴,再看看诊所人来人往,一派繁华景象,杜领导心里很不是滋味儿。
他背着手也不打招呼,气呼呼就进了时琪的诊室,这次上门,他可不是来求诊的,而是来提要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