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玉也凭借此战之功再次封爵,这回的封号是正儿八经的梁国公,而不是原来的凉国公。
自此以后,蓝家也成为了大明王朝的顶级世袭勋贵之一。
而常家的遭遇则稍有些复杂。
洪武二年,常遇春率军攻克元大都,然而凯旋时突然病发身亡,没有赶上洪武三年的大封功臣,不过朱元璋还是给常遇春的长子常茂封了个郑国公。
谁知常茂是个纨绔子弟,十分骄纵,不服管束,与岳父冯胜的关系也不好。
一次,常茂奉命跟随冯胜和蓝玉两位大将一起北征盘踞在辽东的北元太尉纳哈出。
原本纳哈出已经答应归顺,但双方在酒宴上出了沟通问题,常茂二话不说拔刀就砍伤了纳哈出,导致本已投降的蒙古兵哗变,明军殿后部队被袭击,损失了一个指挥的几千人马。
冯胜原本已经看常茂很不顺眼了,这回事情又闹大了,于是便把事情加油添醋上奏,狠狠告了常茂一状,还把常茂囚禁并押回京师。
常茂也是个二愣子脾气,在朱元璋面前反咬了自己岳父一口,也举报了不少冯胜的不法行为。
朱元璋十分生气,把翁婿两人的职务都解除了,冯胜从此以后再也没有挂帅出征。另外朱元璋还把常茂发配到了广西龙州安置,至死也没能回京。
朱元璋觉得这样有些对不住英年早逝的常遇春,于是又让常遇春的次子常升继承了爵位,封为开国公。
眼看大哥的下场如此凄惨,袭爵的常升小心谨慎了许多,平时都是夹着尾巴做人,所以也没出什么幺蛾子,太太平平熬到了朱元璋驾崩。
听到这里,赵鸿义不由得心中暗暗感叹常家的际遇。
在原本的历史上,常升和他的子孙下场是比较悲惨的。
朱元璋驾崩后,朱允炆即位,随后决定削藩,朱棣趁机发动靖难之役。
常升作为勋贵,本来应该带兵上阵的,不过由于常升是朱允熥的舅舅,朱允炆并不怎么信任常升,反而是让魏国公徐辉祖带兵。
直到朱棣快要打到南京时,无人可用的朱允炆才让常升跟随徐辉祖在浦口迎战朱棣大军,不过此时两人已经无力回天,被朱棣击败,常升阵亡。
朱棣登基后,立即在永乐元年进行了秋后算账。常升九岁的长子常继宗假扮他人之子潜逃回怀远县老家,此后世代务农。而常升的夫人胡氏和七岁的次子常继祖则被流放到云南临安卫充军。
一直到九十年后的弘治五年,常升的重孙常复才被朱佑樘从云南召回,给了个南京锦衣卫指挥使的闲职。
相比起徐家一门两国公的显赫地位,同为开国大功臣的常遇春的后人竟然沦落至此,真是令人唏嘘。
不过在赵鸿义穿越的这个时代,朱元璋驾崩后是朱标即位,并没有发生靖难之役。所以常家的开国公爵位总算是保住了,并且一直流传至今。
由于蓝玉是常遇春的小舅子,也是常升的舅舅,因此蓝常两家关系十分密切,几乎代代通婚,平日里也是守望相助,共同进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