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终于来到了八月初八,也就是乡试的前一天。
乡试共分为三场,第一场八月初九,第二场八月十二日,第三场八月十五日。每场考完之后,考生可以休息一天时间,接着再参加下一场考试。
由于参加乡试的考生人数众多,而乡试的搜检也是最为严格的,所以必须在前一晚的半夜就要开始点名入场。
因为三山街的位置离贡院更近一些,为了方便考试,赵鸿义从严家搬到了苏惟钧的万卷书楼里住,并打算一直住到乡试结束。
苏惟钧早已吩咐书坊的伙计备下了两人要用的考篮,考篮里的一应用具和吃的喝的都已经准备好了。
晚上吃完饭,两人在三山街上随便走了走权当消食,随后便抓紧时间睡觉去了。
到了半夜丑时,赵、苏二人就被仆役叫醒了,两人连忙起床洗漱一番。一切准备妥当之后,两人出门朝贡院走去,身后跟着几个仆役,帮忙提灯笼拎考篮。
此时仿佛半个南京城都从睡梦中醒来,无数的灯火闪耀在大街小巷,如同一条灯火的河流,朝着贡院流去。
路过教敷营之后,就来到了状元境,这条街走到尽头就是贡院西街了。
由于状元境这个名字兆头很好,所以大部分住在贡院西边的考生为了沾沾喜气,都会特意选择从这条路经过,再去往贡院。导致状元境这里人流量异常的大,人满为患。
赵鸿义和苏惟钧行走在人声嘈杂的大街上,周围都是赶考的士子和送考的家人仆役,拥挤程度简直跟上元节灯会差不多了。
两人跟着人流缓慢往前走,从状元境到贡院西街这短短的几百米路程竟然走了快两刻钟,终于来到了贡院正门所在的贡院街。
街道两边挂满了灯笼,整条街亮如白昼。在这里打灯笼已经毫无必要了,而且人太多很难挤进去,所以两人就从仆役手中接过自己的考篮,打发仆役回去了。
贡院街的人员更为密集,赵鸿义发现环绕着贡院一圈都有兵丁守卫,可谓是戒备森严。
参加这次应天乡试的共有近六千人,把贡院街挤得满满当当的,赵鸿义和苏惟钧走到离贡院大门还有几十米距离时就再也走不动了,只能停留在原地等待。
街上的人非常多,嗡嗡的说话声吵得就像捅了马蜂窝一样,不扯着嗓子喊的话旁边的人都听不到,赵鸿义和苏惟钧索性不再说话,将考篮放在地上,便一屁股坐了上去。
两人的考篮是找木匠用了上好的材料制作的,十分结实,可以临时当凳子坐,就是为了应对这种人满为患的情况。
如果只把考篮放在地上的话,万一被人踢坏了也是个麻烦事。而如果一直提着考篮傻等着,时间一长肯定会手酸脚麻,很影响考试状态。所以把考篮做成凳子很有必要,唯一的缺点就是重量有点大,拎着比较累。
坐在考篮上又等了两刻钟,忽然一通鼓响,四更天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