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惟钧又问道:“不知今年科试什么时候开始?县衙可有文告?”
苏谨行道:“眼下暂时还没有,不过应该也快了。”
这时一个苏家的小厮急匆匆走了进来,叫道:“老爷,少爷,听外面说县衙出告示了,好像是说什么考试的。”
几个人对视了一眼,心道:科试终于来了。
赵鸿义连忙起身,对苏惟钧说道:“苏兄,我们去县衙看看告示吧。”
苏惟钧道:“也好,我正有此意。”于是两人急急忙忙出门去了。
不一会儿,两人来到县衙前,只见许多人围在八字墙下面看告示,现场一阵嗡嗡的议论声,两人也挤到八字墙下面看了起来。
告示大意是,提学御史张大人日前行文上海县衙,要求县衙上解乡试员额到府,所以知县鲍大人决定于五月十八日在县学举行录科考试,在庠生员无故不得缺席。
今天已经是五月初七,还有十天时间准备。赵鸿义心中盘算着,忽然莫名有些兴奋,在金陵书院经历了三个月地狱式训练,现在终于到了要见真章的时候了。
赵鸿义当即向苏惟钧告辞,打算先回家一趟,安排好家中事情之后再回城里。
回到赵庄后,许久不见的家人们看到赵鸿义平安学成归来,也都十分高兴。
赵鸿义向众人了解了一下家中的情况,得知他离开上海的这段时间里,由赵鸿仁、赵鸿礼、赵振先三人组成的临时委员会运作得不错,作坊运营基本上正常,鸿海味园也重建完毕,正式开工了。
鸿海味园开工后又招募了一些职工,目前整个赵庄作坊的职工,包括酒坊、铁匠铺、鸿海味园在内,也包括了食堂、仓库、宿舍以及运输船队等附属产业的职工,总数已经突破了一百人。
这一百多职工里面大部分是赵庄的村民,也就是赵家的族亲们,剩下的一部分是附近几个村的村民,还有一部分是像郭铁匠这样从外面搬来的人员。
赵鸿义感觉自己建立的这套运营体系运作得还不错,在自己离开上海这半年里没有出什么幺蛾子,于是决定继续维持这个体系,因为接下来的几个月时间里他也没有时间管理作坊了。
随后赵鸿义又向家里人宣布了县里即将科考的消息,并介绍了自己接下来几个月的行程安排:先在县里参加录科考试,如果通过了就到府里再考一次,通过之后再到位于江阴县的督学道衙门考一次,如果这次也过了就有资格参加八月份的乡试了。
听完赵鸿义的介绍,王氏点点头道:“考功名是头等大事,你就尽管放心去考吧,家里的事情你不用操心,一切有我帮你看着。”
妹妹珍珠也乖巧地说道:“哥哥加油!一定要给我们家考个举人回来,这样姐姐才能嫁个好人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