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的工作只剩下招募作坊的工人并进行培训了,赵鸿义与苏惟钧商议之后,决定从水南庄和赵庄各招募一些人,因为这些人都是知根知底的,用起来比较令人放心。
水南庄那边由苏惟钧负责招募,而赵庄自然就由赵鸿义负责招募。
当赵鸿义将酒作坊招工的消息告诉老族长赵振先之后,他的一张老脸上顿时笑得像开了一朵花,连忙拍着胸脯打包票,一定给赵鸿义推荐几个本族最优秀的人才,弄得赵鸿义十分无语,这招工被老族长搞得好像推荐人去做官一样。
不过老族长的做事效率还是非常高的,没几天便给赵鸿义找来了十个人,这批人都是青壮男丁,因为作坊里搬酒缸之类的工作都是力气活,而且作坊人员复杂,所以这次就没有招女子。
赵鸿义将这批人带到了水南庄,与苏惟钧招的人手打散了编在一起,工人就算是找齐了。
在水南庄酒作坊内,赵鸿义亲自给这些工人培训了一遍各种工作的操作规程,又让赵德富、赵鸿礼、王福成几个人现场示范了几遍,接下去就是他们三个监督那些工人进行实操练习。
作坊的管理层方面,总管兼采购是苏惟钧派来的一个姓李的管事,账房也是苏惟钧派来的,而赵鸿礼作为副总管协助管理作坊总体事务,同时他也兼任账房的副手,作坊的工人则是由赵德富负责带领和管理。
之所以让赵鸿礼而不是他爹赵德富来当作坊的副管事和账房的副手,赵鸿义也是经过一番考虑的,因为管理层和账房起码需要会识字和算术才能比较好地胜任。
在这方面赵鸿礼至少是受过社学教育的,识字算术什么的都不在话下,而赵德富纯粹是个睁眼瞎。
而且赵鸿礼年轻,可塑性强,经过一番历练,日后说不定还能派上更大的用场,而作为一个中年大叔的赵德富显然已经没什么潜力可挖了。
经过几天的培训练习和试生产,看到各方面都磨合得还不错,赵鸿义便下令作坊正式开始投入生产。
赵鸿义核算了一下整个生产流程的成本开支,最后得出的结果是:每蒸出一斤高度酒的成本是二十五文钱。
“这酒的成本有点高啊!”赵鸿义对苏惟钧感叹道:“看来要卖个好价钱才行。”
苏惟钧哈哈大笑道:“这个无妨,在整个上海,只有我们出产这等烈性酒,想卖什么价钱还不是我们说了算?那些酒鬼肚子里的馋虫上来了,哪会管什么价钱?”
赵鸿义笑道:“那也要考虑一下可持续发展啊,不可涸泽而渔。”
这时苏惟钧又提议道:“我们是不是给这酒起个好听的名字?这样拿到外面才容易卖个好价钱。”
赵鸿义沉吟了一会,说道:“这酒不是用了四种粮食来酿制的么?不如就叫做四粮液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