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后是整顿军队,朱标命一个叫张川的人创立并训练了纯火器部队神机营,然后将火器推广至皇帝亲军二十六卫和各要地卫所驻军,明军中的火器使用比原本历史上更多更广,火器的技术水平也获得了长足发展,可靠性大大提高,成为军队标准制式装备。
接着又征服安南,设立交趾布政使司,在当地建立卫所并驻军,正式将安南纳入大明疆土,并推广儒家教育和科举制度,使当地逐步成为了普通州县。在征服安南的战争中,张川率领的神机营大放异彩,战后张川又留在安南镇守了五年,将当地反叛势力一扫而空。安南能并入大明,此人功不可没。
而朱标最为关键的改革还在后面。建文十年,天下基本平定,朱标重建锦衣卫,张川为锦衣卫指挥同知执掌北镇抚司。携征服漠北和安南的武功之威,朱标开始了一系列政治改革,最为重要的两大措施是官绅一体纳粮和摊丁入亩。
官绅一体纳粮的改革规定所有士绅包括宗室在内都必须缴纳皇粮国税,拥有举人及以上功名的人只能免税一百亩土地,其余仍要按照普通土地缴纳税赋。这一改革使得土地兼并大为缓解,土地诡寄几乎绝迹,国库收入得到了有效保障,原来历史上明末朝廷的财政危机也不太可能再出现了。
而摊丁入亩改革也减轻了普通农户的负担,使得社会生产和人口数量得到快速发展。从建文时期开始,官绅一体纳粮和摊丁入亩就成为祖宗法度,永为定制,不可改易。
当然这两项改革也触动了很多地主豪强和士绅阶层的利益,甚至在某些地方引起了叛乱,不过由于张川执掌的锦衣卫和神机营的存在,这些叛乱都没有酿成重大损失,很快被扑灭了。
“这个张川很不简单,很有可能是个穿越者前辈。”赵鸿义看到这里,对张川这个人起了很大的兴趣。
因为朱标的所有重要举措和施政方针背后,都有这个张川的影子,这很有可能是张川在背后出谋划策。甚至朱标本人的命说不定也是这个张川救活的,不然他可能早就死在朱元璋前面了。
可是赵鸿义翻遍了整套书的所有目录,竟然都没有找到张川此人的传记,这样一个人物,难道竟这样默默无闻吗?赵鸿义只得继续往下看。
在税赋制度改革之后,朱标又把改革目标瞄向了宗室,规定宗室传承一旦降到奉国中尉之后则不再纳入宗室进行管理,其人可以自谋职业,科举务农悉听尊便。这一改革将大大降低王朝后期供养宗室的人数,减轻朝廷财政负担。
还有对外关系上的改革,朱标放弃了洪武以来的全面海禁政策,设立了天津、上海、泉州、广州四个市舶司,实行四口通商,从对外贸易中获取了大量关税。不过原来历史上郑和下西洋的壮举也就没有了,取而代之的是大明建立了一支精干高效的水师,用于保障海上贸易的安全。
在朱标执政的最后几年,还有一件大事就是营建北京城和迁都。虽然已经扫平漠北,但是蒙古高原总是不缺游牧民族,还有东北地区的渔猎民族,在若干年后仍然是巨大的威胁,所以为了北方国境线的安全和北方大片疆土的稳定,迁都北京是必然选择。
总之,在朱标这位本时空的建文皇帝统治下,大明朝的国库充裕,军力强盛,国力蒸蒸日上,比原时空的那个大明朝要强大许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