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干就干,我们说好的事项都列成了条款形成书面协议,一起到工厂把厂房给确定下来,费了半天口舌,最后3800元一年的租金租下这个厂房。
从跟我有打过交道的副所长那里打听到有家经营了5年的商贸公司连续亏本准备要注销了,通过他的关系打了个招呼迅速的办好转让手续。直接办理公司执照,很多东西我都不懂,有熟人就好办,需要签字我们签字就是,速度极快的把这些事情搞定了。
说起来还真有点儿戏的感觉,连公司名字都没换,毕竟之前的名称也还不错,叫江城明发商贸公司,本身就带有一个明字,这可能也是冥冥之中注定和我们有缘吧。
至于股份配置,本来说好一人一半的,只是办证必须要有大股东,我表示我可能没那么多精力参与公司运作,而且他也比较懂行,他付出的比我多多了,虽然说出资一样多,股份我就主动要求少占点,他55%,我45%,公司法人是他程小明的名字,不是我的,不过我也不图这些。
证照的事情忙完我们开始研究进货的事情,这个他比我在行,以他说的为准,我客户中有专门代账的会计,所以账目这些事情都给专业的人做去,我不用烦心。
杜军那边也很给力,推荐了一个他的学弟叫冷毅,专门学过网店制作运营的,全能人才,见面后谈妥月工资800元。
小明这家伙直接把修理店给关掉了,在厂房里做好一些规划,货架都是他自己焊接的。
办公区也通上宽带,电脑城装了两台电脑,布置好所需的一切,喊上冷毅就开始上班了。
他先开始以发明公司的名义申请网上商城,交了一笔押金后就开始搭建框架,小明一边联系厂家发货一边配合冷毅的工作,我其实在这边也起的作用不大,看了看,还需要打杂的人,就和小明商量了一下,让我哥哥过来吧,给他开600元一个月吧,这是公司明面上的工资,我到时候再个人给他点补贴吧。
不得不提的是3月底的时候大哥的儿子出生了,当时我忙的焦头烂额的,就没回去,这一转眼已经过去了几个月了,也好让大哥出来工作了。
大哥一听是我这边需要他,二话不说兴冲冲的过来了,反正我的房子两室一厅,一人一间就是他老婆孩子都过了也能住的下,至于交通工具更简单了,小明店里有的是二手电动车,捣鼓捣鼓比我的还好,这边有大哥在我也能抽身出来,多了一重身份但没多什么工作量,还是比较轻松的。
周刊这边维护维护老客户,每个月也有近一万的稳定收入,只是晚上和他们出去胡吃海喝的机会少了很多,更多的是呆在茶馆值晚班,既是要盘点,又是要负责送晚班回家的同事,她们都是女孩子,这点不能大意。
下面我要考虑的是晚上准备在茶馆搞一些活动,需要找一下有特殊才艺的人来表演,从小我就对传统的曲艺感兴趣,可以说童年最大的乐趣就是听人家来唱大鼓书,这两年传统相声又火起来了,很适合茶馆,我希望晚上搞些这方面的表演,让茶馆回归传统做出自己的特色。
说实话,找这方面的人才比较容易,但能力强的名气大的咱们可请不起,人家出场费高着呢,这个年代是娱乐至死的年代,有咖位的人天天忙着数钱,岂是咱们小老百姓能用的起的?投入和产出成了反向差,这个生意傻子都不会干!
这个事情提上了日程成为我目前想要解决的大难题,天天有些愁眉不展的。
凌俪看到我这样她也帮不上忙,她之前供职的茶楼算是江城规模和名气排在前列的了,那边都没动过这个脑筋,估计也是因为想不出解决方案吧。
夏天的夜晚出来活动的人很多,我们也适时调整了值班时间,基本上午没什么营业了,下午开始,营业至1-2点成为了常态,店里的冷气很足,坐在里面时间长了都不想动了,人都是在安逸中懒惰进而成为习惯,特别是年轻人更懂得享受,不过咱是苦出身,啥样的苦日子都经历过了,给自己制定了计划每天在不是最酷热的时候一定要出去走走,拜访客户啦,看看别的同行有啥新花样出来学习学习。
周刊那边不温不火的已经成为习惯,业务部的同事们基本没事也不到公司晃悠,所以我这段时间在他们看来还是很正常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