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陵。
经过李烨璋等人大半年的谋划,终于拿下了金陵。
李烨璋豪气万丈,将金陵改名为“应天”,自称吴王,将家眷以及军中将领的家人都从滁阳接来应天,安置在城内,并且召集附近的能工巧匠,在应天府建立皇宫,准备将应天打造成一国之都。
应天城中暂时的吴王府,李烨璋收到了属下送来的千纸鹤。
接过信纸一看,李烨璋哈哈大笑,直夸姚三三。
“好一个道衍!这下北上的路已经铺平了!”
还有一句话,李烨璋没有说,称帝也指日可待了。
跟在李烨璋身边的侍从躬身贺喜:“恭喜主上。”
李烨璋点点头,吩咐道:“将康文和常春叫来。”
“是。”侍卫们从令而去。
......
半晌后,康文和常春被叫到吴王府。
康文从微末时期就跟随李烨璋,是打仗的一把好手,如今已是军中第一大将,常春是李烨璋攻下滁阳后,四处征战时崭露头角,如今也是一员大将,仅在康文之下。
就因为不相上下,两人的手下经常因为争夺军功而引发争执,康文和常春两人因此产生嫌隙,互相看不顺眼。
现在在吴王府门口碰见,两人都是闷哼一声,甩袖各走各路。
来打厅中,两人各自见礼:“属下拜见主上。”
李烨璋坐在上首,看着自己的两员猛将,心中安定,伸手请两位坐下。
“不用多礼,快快请坐。”
康文和常春这才起身坐下,一人坐一边,面对面,互相对峙的感觉,让李烨璋有些头疼。
李烨璋当然清楚两人的矛盾,但他也乐意看见这种局面,并不想调节,于是直接说到正题。
“孤收到道衍来信,曹州大将田丰有意投靠,北伐举事可以提上日程了。”
听见这话,常春眉头微皱,他在军中崭露头角时,道衍已经离开,所以常春只听说道衍武艺高强,经常在军中担任前锋,骁勇善战,被黑将军花云推崇备至,但是没有见过真人,不知道这消息来源可不可靠。
于是常春不置可否,提议道:“主上,如今刚刚拿下应天,是否待大军休整半年,再行举事?”
大军休整半年,北边的局势也明朗了,正好北伐。
但是康文并不这么认为,只觉得常春是因为道衍与他相识于微末,肯定自动划分在了他一派,这次举事如果因为道衍立了大功,那常春肯定会被他压了好几头,所以常春才说这种话。
康文冷笑一声,反驳道:“常将军莫不是怕了?”
“主上,将士们如狼似虎,正是血气方刚的时候,应该乘胜追击,举事北伐,扩大战果才是!”
“况且北伐不是小事,还要与军中将领商议,再加上调兵谴将,几月倏忽就过,将士们早就休息完备了。”
常春不敢吵闹,与康文怒目相视。
李烨璋沉吟片刻,观察两人的神色,说道:“康文说的有理。”
“道衍来信说金军大将察罕廷瑞已死,如果这是真的话,据我所知,金朝武官无人再有如此声望收拢金军,况且临阵换将,北边必将大乱,此时群龙无首,我们利用南边的优势,接收曹州,以此为据点,扩大战果,极有可能一举拿下金国。”
李烨璋都这么说了,常春再有不满,也不能够表达出来。
李烨璋看着两人偃旗息鼓,默认两人同意了自己的说法,于是吩咐道:“召集军中将领,商量北伐事宜。”
“是。”康文和常春躬身领命。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