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大嫂,还不知你们家住何处呢?”
妇人回:“夫家原是京畿道上古人士,后来做了这生意,便在京城租了个房子,一家子都住在京城里。”
听了这话,贾芹一时也无言了。
如果要凑钱,这里离京城数百里,来回恐怕都得一个月,可山匪只给了五天的时间。
“哇哇哇…”
就在这时,妇人抱着的孩子突然哭了起来,妇人急忙安抚,可孩子依旧在哭。
贾芹则劝道:“张大嫂,孩子可能是饿了。”
妇人这才明白过来,急忙告罪一声,抱着孩子去一旁喂食了。
贾芹见状,急忙移开目光,看着前方,心里开始思索。
他救了这对母子,已经是仁至义尽,没必要再去搭救她的丈夫。
而且,山匪开价五千两赎人,贾芹一时间也拿不出来。
眼下他即便就此走了,那妇人也没什么好抱怨的。
可是,贾芹又觉得,自己就这么一走了之,实在是有些惭愧。
这妇人如今只剩一孩子在身边,肯定也没有盘缠,又和丈夫离散,还急需五千两救人。
如果他就这么走了,对这妇人母子来说,无异于失去了光明,眼前一片黑暗,打击未免也太大了些。
而且他知道,自己如果就这么离开了,事后肯定会惦记,说不得会成为一生都惦记的事情。
贾芹自认自己不是烂好人,但既然撞上了,那就好人做到底。
眼下他在这里,也无牵无挂,帮助这妇人救出丈夫,助她们一家团聚,再离开也不迟。
想到这里,贾芹便开始思索,该如何搭救这个张志成了。
若是拿银子赎回,肯定是拿不出的,看来只能靠别的办法来救了。
沉思了好一会,贾芹突想起,原着中,贾赦派了贾琏来过平安州几次,找的都是平安州的节度使。
这么说来,贾家和这位平安州的节度使肯定是有交情的。
若是如此,看来可以利用这其中的关系。
“恩公,孩子喂好了,我们现在该如何?”
就在他沉思之时,那妇人抱着孩子回到了他身边。
贾芹回身看了她一眼,见她满脸期望地看着自己,很显然这妇人把他当做了救命稻草。
心里暗暗庆幸一番后,说道:
“先去云中城报官再说。”
妇人将贾芹当做了主心骨,毫不犹豫地点头。
贾芹便朝着前面而去,妇人抱着孩子跟上。
路上,贾芹询问这妇人可有银子什么的在身。
妇人将自己的所有的银子以及身上戴的金银首饰都给了贾芹:
“恩公,小妇人就这么些东西,加起来应该也值上百两,全部给恩公,只求恩公能够助小妇人去官府报官,小妇人便感激不尽了。”
说着还给贾芹福礼。
贾芹急忙虚扶着说道:
“今日我既然碰到了你们这事,定不会袖手旁观,你放心,待进了城,我想办法替你将你丈夫救出来。”
妇人听得一愣,旋即哭着说道:
“若是如此,小妇人今日真是遇到救苦救难的菩萨了,多谢恩公,多谢恩公啊。”
贾芹老脸一红,连忙摆手:
“张大嫂言重了,我就是一个俗人,哪里算得上是菩萨,你快起来吧。”
妇人起来后,又小心翼翼询问贾芹的姓名和来历,想着此后她们一家好报答贾芹的大恩大德。
贾芹则说自己不求回报,只说了自己姓贾,并不说全名和来历。
这让妇人更为赞叹了,直夸贾芹高风亮节,无私奉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