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平不但在杜康的引导下发现了瓦的好处,而且竟然想到了模具按压成型。
杜康开心地笑了:“陆兄,你看我们这里能不能用这个做屋顶?”
陆平扭头看了一下山下,想看看刚刚划定的制陶区域,不过当他看到山下的房子时,眼中的神采又消散下去,无奈地摇了摇头道:“是个好法子,但是做不到。”
杜康愣住了,明明已经引导成功了,怎么会做不到。
陆平叹了口气道:“单说殿下你住的屋子,就要用成千上万片,要烧制到何时?”
杜康明白了,现在烧陶的窑,不是后世的那种深坑巨窑。
只是像一个小土灶那么大的窑,一次能烧个十几件就算不错了。
而且需要大量的木材。
说白了,还是受到了生产力的限制。
果然,人类的进步是螺旋式前进。
新石器时代的土坯房技术、茅草屋顶到了二十一世纪还存在,就是因为它们实用、方便。
而哪怕杜康已经启发了瓦的技术,受限于生产力,依旧得不到落地。
这就像腌肉技术一样,明明可以更好地保存肉食,但是因为盐实在太珍贵了,所以没法推广。
陆平见杜康流露出失落之情,温声道:“殿下不用失望,我回了昆吾,定然要做出几片出来试一下。
这样的好法子,有朝一日,一定会在九州大地兴起的。
陆平在族中也算是心思机敏之人,从昨夜到今晨,惊喜连连,才知道我这点微末本领在殿下面前算不得什么啊!”
杜康闻言感到很惭愧。
自己从四五千年后穿越而来,还没有陆平考虑事情周到。
幸亏没有像其他的穿越者一样,一来就王霸之气一震,推广各种脱离时代的新技术、新产业。
和这个时代的智者交流,才更能发现老祖宗其实是在恶劣的环境中摸索出了当下最优的选择。
他决定将这种引导式的推广技术方式保留下来。
时代的发展和进度有偶然性,但也有必然性,不可能一蹴而就的。
按照陆平的建议,纶邑的人除了留人守夜和打猎,其余的被分为四部分。
一部分人要去山中伐木,这些是做屋梁和门框的,由鲁烈带领。
一部分人要开始处理茅草了,这些是做屋顶的,并不复杂,交给女人们了。
这个时代的女人没有那么脆弱和金贵,虽然都有生孕,还没有到躺着要人伺候的地步。
甚至很多女人到了临产还在干活,直接生在田里。
一部分要开始做土砖了,找了四块平整的石板一围放在平整的地上,就是一个简单的模具。
将混杂了干草半干不干的泥浆倒入其中,用手拍打抹平,将石板收起,一块土砖就成型了,等着晒干就完成了。
一部分人处理粮囤的地基。
这是最辛苦,最累,也最耗费人力的活,杜康交给大牛来处理了。
人手被安排得满满当当,还是不够用。
等野猪吃得差不多了,杜康打算自己和世俞轮着守夜和打猎。
陆平看到一次早会就让整个纶邑从田间地头的工作转移有条不紊地转移到修建粮囤上来,不由得当众夸道:“庖正大人在这方寸之地,如鱼得水,管理得井井有条啊。
此处也是福地,后山的黄土正是做夯土墙极好的材料,也不用刻意去添加其他材料,挖回来就可以直接用。
这个箩筐挑土也方便,我已经学会了这门手艺,回去也要试试。”
得到了陆平的夸奖,杜康心中难免有些得意。
看着一堆堆的土被铲起来,又被回填进去,在大石头“轰”的一声声中被砸得结结实实,杜康觉得踏实无比。
他忽然想到一件事情,不由得问道:“陆先生,地基可以这样夯实,那墙怎么办?岂不是一锤子砸下去,不就散了吗?”
陆平一边用手比划,一边道:“不就是用做土砖的法子吗?
用木板或者树干、树枝把墙壁两面夹起来,中间用稻草绳绑在一起,然后把土填进去夯,夯完了以后把草绳割断,然后把木棍再往上移,再形成两边的模子然后再夯,一层层夯上去就好了。”
后世木模浇筑技术不就是根据这个来的吗?
有些东西一道破就不值钱了,杜康心中了然。
陆平见杜康明白了,微微蹙眉道:“虽然诸多事情我一说,庖正大人就明白,但是我还是有所顾虑。
我担心粮囤,你们做得不圆。”
杜康感到知识就是力量,咧嘴一笑:“陆先生稍等,我回去取几样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