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母提的只是一个很普通的小要求,她希望杜康能够给她一些小米用来喂养这些小鸡。
小鸡吃小米,这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了。
杜康明白杜母支支吾吾的原因。
到目前为止,纶邑还没有一个人吃过一粒五谷。
哪怕是杜康从昏迷中醒来,也拒绝了吃上一餐豆子。
昨天,因为种子不够,杜康趴在地里点了一天的菜籽。
现在孵了5、60颗鸡蛋,如果出50只小鸡仔,差不多要留100斤小米喂养到它们可以自己进食。
按照杜康的算法,这些小米可以播种3、40亩地。
杜康想明白了之后,笑着说道:“这些小事情哪里值得阿妈如此为难。”
刚好看到华灵正在和大家一起搬运小米准备催芽,杜康高声道:“华灵,来一下!”
心情大好的华灵连忙停下手上的动作,恭敬地跑了过来。
“什么,要用100斤小米喂小鸡?这可是30亩地的种粮啊!”听到杜康说出的事情后,华灵讶然道。
这一声质问让杜母顿觉尴尬,招呼双眼像桃子一样的羊黎道:“丫头,我听到破壳声了,我们去盯着点鸡窝。”
说罢一手捧着小鸡仔,一手拉着羊黎朝屋里走去。
杜康看着眼前这个耿直的农民,心里一阵无语:要是给陶七安排这么个事,只怕要把米舂好了送过来才好。
而陶七还是第一个在纶邑因为谏言受到奖励的人。
到了奴隶华灵这里,直接怼得杜母往屋里跑。
面对周围女人诧异的眼神,华灵毫不在意,继续开始算账:“主人,一只鸡就算得肉三斤,50只鸡也不过150斤肉而已。”
“但是30亩小米现在播种下去,到秋天至少可以收获1200斤粮食。”
“主人可千万不能因小失大啊!”
这是一个比杜康对种田更加执着的人,为了种田可以什么都不管不顾,现在居然跟杜康开始算账了。
杜康哭笑不得,脸上不动声色,故作沉思状,片刻之后才说道:“也不能这么算,养鸡还可以下蛋,50只鸡一天50个鸡蛋,既是很好的食物补充,又有营养。
你看纶邑还有怀孕的女人,到时候一人每天能吃一颗鸡蛋还是必需的。”
女人们听到这个福利,看向杜康的眼神都不一样了。
不知道的人还以为她们肚里的孩子和杜康有直接的关系。
华灵想也不想马上说道:“主人,这50只鸡,恐怕不是都能下蛋吧?公鸡就只会打鸣。”
这句话惹来女人们一阵白眼。
杜康顿感头大,这人连借坡下驴都不会吗?
杜康无奈地扭头看了屋里的杜母和羊黎,笑着说道:“就算是25只母鸡,一年也大有收获,等它们自己可以觅食,也无需我们喂养了。”
华灵不为所动,没有作声。
杜康叹了口气说道:“其实用鸡粪来沤肥是极好的……”
话音未落,华灵说道:“这样一说倒是有些用处,只是一只鸡拉得太少了点……”
废话,你算一只鸡的肉按三斤算,现在又嫌弃它拉得太少!
要不让你把每天生的蛋拿去沤肥?
杜康心里这么想,嘴上不好说出来,见了转机,立刻温声道:“你看这样,小鸡仔既然都孵出来了,总不能看着饿死,就给50斤小米饲养起来吧,别的我再想想办法。”
50斤小米又是一二十亩地的种粮,华灵虽然肉疼,但是显然已经被鸡粪打动了,这个时候倒是主动开始出主意了:“主人,50斤还是有点多,我看20斤就够了。
不过我有个法子,应该靠谱。”
杜康见自己已经主动一刀砍了一半,他又打了个四折,不由得有些恼火,听他说有办法,有些不耐烦地说道:“你说说看!”
华灵毫不在意杜康的态度,恭敬地说道:“这些时翻土,地里有不少蚯蚓,今天开始翻西边的地,倒是可以收集不少。”
他这么一说,杜康倒是想起来了。
荀子的《劝学》里面就有一句耳熟能详的话:“蚓无爪牙之利而无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其志一也”,说明国人很早就关注到蚯蚓了。
蚯蚓田间地头到处都是,特别是要下雨之前都从土里钻出来了。
现在已经是夏历三月末了,差不多也到了蚯蚓活动的季节。
但是蚯蚓能使土壤疏松,改良土壤,特别是对这种板结的土地,作用极大。
现在恨不得田里多一些蚯蚓才好,都拿去喂鸡,杜康实在舍不得。
用蚯蚓喂鸡确实是个好主意,它可以为鸡提供优质的蛋白质。
对了,以前想要挖蚯蚓钓鱼,最好的地方不就是沤肥堆里面吗?
杜康在纶邑用的都是有氧沤肥,封好了之后两三天就把里面留着通风的秸秆都抽了。
只要温度降下来了,就可以养蚯蚓啊!
杜康刚刚还一脸不耐烦,现在又一脸笑意,看得女人们还以为他已经对华灵是怒极反笑。
杜康对着屋内朗声道:“阿妈,就按照华灵说的20斤小米过渡一下,过些时挖蚯蚓喂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