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豆词
《红楼梦》第二十八回
滴不尽相思血泪抛红豆
开不完春柳春花满画楼
睡不稳纱窗风雨黄昏后
忘不了新愁与旧愁
咽不下玉粒金莼噎满喉
照不见菱花镜里形容瘦
展不开的眉头
捱不明的更漏
呀!恰似遮不住的青山隐隐
流不断的绿水悠悠
你又在思念谁?小宁问自己。
只是泪流满面。
这是整部《红楼梦》让小宁最感动的一首诗。
当然这个不是唐诗也不是宋词,也不是古风诗,而是类似元曲的小曲,所以更通俗更口语化,而且出现了“的”。小宁刚看到时都不相信是曹雪芹写的,找到原文,再背了文学史上的元曲部分才相信了。
这首诗最有真情感。或者最能引起小宁的情感共鸣。那是一生难断的思念。
其实小宁认为曹雪芹的诗才并不高,他的才华在于叙事,在于讲故事,而非以诗抒情,所以《红楼梦》中的全部诗词单独拿出来,全部成就还不如纳兰容若一首“人生若只如初见”——红学研究上还有人猜想《红楼梦》是纳兰容若写的,从诗词上看就绝对不是。不过如果纳兰容若写的,我们看到的恐怕只是一场诗词盛宴,故事就别想了。人的才华总是有限的,全才很少。就像流传更广的《西游记》里也有大量的律诗和古风诗,但能被人记住的几乎为零一样,侧重不同,《金瓶梅》和《三言》《两拍》也是同样问题,单看诗就没多少价值,重点是小说,是故事。
曹雪芹的小说能力很强,诗词确实一般,像薛宝钗那首风筝诗“青云好借力,助我上青云”,简直是恶俗,这可不是薛宝钗写的,是曹雪芹写的,要说是曹雪芹故意以恶俗来贬低薛宝钗,那就是曹雪芹的问题了,薛宝钗也饱读诗书,含蓄地表达自己的志向总会的吧,也更适合她一个大家闺秀吧,何必故意拿一个志大才疏的狂妄男人的口气来作践她?
而且,从现实生活中来看,小宁更喜欢薛宝钗,她才是情商高,分得清人生需要什么,而林黛玉则不然,是曹雪芹加入了太多的同情,在现实生活遇到这样的人会让你头疼死,她因多思多疑多事而近小人。家里再有钱的人也不愿养这样的一个情商智商双低就有一点歪才的媳妇。小宁也宁愿做薛宝钗那样的女人,尽管小宁自己情商没那么高,但对林黛玉那种性格,她真觉得是no zuo no die。
文学是文学,小宁很早就明白了这个道理,文学中你能爱到死的人物,现实中真给你一个,你能气死,甚至断送了一生的幸福。
千冢说,我也绝对伺候不起林黛玉这样的媳妇,天天能作死。啥活都不能做,估计也不能工作,男人要当爸当妈当老公,三才合一,怎么受得了?还是小宁这样的拿得了大锤杀得了人修得了水管接得了电的全能媳妇省心……
其实小宁也不喜欢贾宝玉这样的男人。未涉世和过于理想化的女大学生和初中生才会喜欢贾宝玉。小说中很浪漫是吧,贾宝玉实际就是个游手好闲的官二代,还学古代文人的腐靡之风,男女通吃,男风女风来者不拒,林妹妹真的嫁了他,就要忍受他的几百个好妹妹,还有几十个好基友,到那时,你还有闲情浪漫?林妹妹早打入冷宫了!小宁宁愿一脚踹坏了贾宝玉的小鸡鸡也不会想嫁他。
回到那首小曲。
这首曲还被现代人谱上曲,成了流行歌曲,台湾的奚秀兰1982年版最让她感动,是刘雪庵作曲。
87版电视剧《红楼梦》是最好的一版,但里面《红豆词》谱曲太硬,没了柔和,而且是个苍老的男声,唱出来不像思念,而像愤激和尚念经,思念的意味全无。
82版的她循环了几百遍。
陷入一个亘古的忧伤。
因为研究生第二年,她爱上了一个男生。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