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的心理问题带来的行为反常也在向纵深发展。
从此她几乎变成了哑巴。
在她别人面前做什么都充满了恐惧。结巴带来的伤害蔓延到了所有的地方。它如心理之癌,快速地攻占了她的上千亿个脑细胞和长达60公里的神经网络。
她什么都怕。只要有人在,她就害怕。害怕别人和她说话,怕别人问她什么,直到害怕任何人靠近她。但她内心不想保持沉默,因为不说话就是隐藏结巴,就是无能,就是耻辱,她都要被撕裂了,她每天都在崩溃的边缘。
初中到高中,小宁都不想多回忆。那都是饥饿和耻辱,以及在绝望中拼命中学习。
千冢说,各位看官,小宁不愿多说,我也只能告诉大家只言片语。她的人生的意义实际开始于大学第一年,从那时候她才又愿意回忆。这个就先这样说,想了解她初中和高中的生活的看官,且等我慢慢地套她的话。
她越来越孤独了。每天都独来独往。只有在上灯课回家晚时才和三羔一起回家。天只要亮一点,她就会一个人上学,一个人放学。大家看到她也都不说话,她也一样低着头走过去。
在姥姥家吃饭,她也紧张地发抖。姥姥似乎也成了外人。
每次吃饭本来是人类最大的快乐,却成了她最大的痛苦。她整天想着逃避和别人一块吃饭,都自己躲起来。在学校还好,想一个人就一个人。回家就没这机会了。姥姥看着她这样,也不骂她了。姥姥心里肯定也很难受。
她觉得自己罪孽深重,是她搞得一家人吃饭都难受。
每次吃完饭她都想哭。她想死。
但从这段时间开始,她发现死都没了意义。
死给谁看?都是自己作的。谁会难过,谁又会在乎她?
她只能拼命地干活。她觉得自己欠了所有人的。所有的人不快乐都和她有关。
需要钱的时候最难受。交个书本费,买一点铅笔,买墨水,买本子,都要钱。每次她都要积累好几天的勇气才说得出来。要钱是她结巴得最厉害的时候。姥姥一般都给她,没钱就让她等两天。姥姥骂她的次数越来越少了。越是这样,她越觉得对不起姥姥。每次拿到几毛钱走在上学路上,她都一边走一边哭。她不知道自己这样下去还有什么意义,为什么还活着。
不久,她身上还产生了一个最邪门的心理案例。它对小宁造成了另一重沉重的心理打击。
越警告自己不要咽口水,越会有口水,还会咽得越响。
各位看官,没事别试,真别试。
各位看官,千冢已经警告了各位,不论你是听众,看官,还是读者,还是接受者,或者无论你是理想读者还是非理想读者还是恶意读者,这个都有很大的诱惑性,就像专家和医生多次警告不要把灯泡放进嘴里,真的拿不出来,但总会有人试,然后去医院,很痛苦地打碎灯泡(千冢在此一定要说明白,这不是玩笑!这个经过专家和不少好奇之人的专门试验,玻璃灯泡的球体形状很特别,它正好能让人在嘴空的时候把大头含进去,一旦进去,就会把下颌骨的可运动关节完全卡死,嘴就一点都动不了了,真的是只能进不能出,唯一的方法是强制打碎玻璃,别无他法)。这是墨菲定律的典型案例。心理学上的墨菲定律,即越怕什么越会发生什么。实际是心理过度关注造成的负效应和意外发生的必然性。唾液的意外分泌也是墨菲定律的深层心理案例。而且相比婴儿爬上阳台掉下楼、高考忘记身份证、喝水被噎死这样的外部行为事件,唾液意外分泌的后果更直接,且更难控制,也更易发生。唾液分泌本是一种与食物相关的条件反射,但和人类较高级的心理活动结合则后果极其严重。各位看官读者听众接受者们,千万不要暗示自己不要咽口水,当然也不要强制自己咽口水(这个可以试验,没有太严重的不良后果,强制自己一分钟内咽30-60次口水即可知),两者虽然效果不同,但都可能形成巴甫洛夫的狗式的条件反射。一旦形成,则不可改变。尴尬一生相随。
哈哈,想到各位各种各样的读者强行试验的场面,千冢不由得大笑三声……
算了,还是不笑了,可怜的小宁从此进入了一个漫长的黑暗时代,从口吃到口水,都能算是墨菲定律典型事件。即一件糟糕的事情一旦开始,就会引发一系列的坏事,如同多米诺骨牌,让人精神崩溃,甚至生不如死。小宁就是活生生的实验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