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排完库房的事,杨玉又向蘑菇房走去。昨天太晚,需要急着处理的事情又多,杨玉就没去查看蘑菇房。
进入蘑菇房,与冰冻库房相比简直就是泾渭分明的两个季节,用冰火两重天来形容一点也不过分。
蘑菇房里一排排多层木架安置的密密的,只留了仅供方便采摘的过道。
木架上全是种的满满的各种蘑菇和木耳、银耳等。
由于刻意的安排了引种时间,所以每天都有各种菌菇可以采摘。
杨玉看到只有极少数的鲜蘑菇被装马车,应该是给陆家饭店送去。其余的绝大多数都送去了烘制坊,制成干货。
“大娘子安好!”秦婆子知道杨玉来了,放下手里的活过来向杨玉请安。
杨玉见秦婆子和蘑菇房的工人一样穿着窄袖的衣服,手上沾着土屑,明显地是与工人们一同干活,没有把自己当做管事的。
杨玉觉得秦婆子也是一个负责的,受世俗的限制,她也许没有陈管家的见识广,应变能力要差一些,但责任心和吃苦耐劳的性子是不输陈管家的。
“秦婆子!这些天采摘蘑菇后,尽量把所有木架的边缘空出一些位置来,到时会放一些土豆进来促进发芽!”杨玉为种下一季土豆作安排。
“奴婢明白!”秦婆恭敬地应承着。
杨玉一边走一边查看,当看到蘑菇房里各自烧着火的炉子时,她皱起了眉头。
此时杨玉的脑子里想起了三河府的宅子里,利用烤炉的温度种蔬菜的情景。
“庄子里的制作坊和烘制坊,每日都烧着大量炉子,怎么就没想到要把温度合理运用起来呢?”杨玉有些懊悔。
“可能清溪用的柴禾大多是自家茶山上收集的枯枝,没花钱买,就没去计较成本吧!”杨玉想到了问题所在。
“看来生产环节的各个流程还可以再梳理,再优化。这节约出来的成本,可以说是纯利呀!”在去三河府之前,杨玉都是把重心放在如何开拓产业,还真没在节约成本上花心思。
因为在三河府是白手起家,什么都要花钱现买,才慢慢开始精打细算。
“这些天应该要做一个设计规划,用于四平经营建设。”杨玉开始思考去四平的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