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是自然,就是增加百倍的产量,林家也能消化。”林三公子的话尽显骄傲。
“嘶!百倍的产量林家也能消化?”杨智远惊呆了,他曾经与杨玉讨论过林家的售卖能力,却不想完全低估了。
“只是这一百倍是多少呀?”杨智远多少还是有些不相信林三公子的话,认为夸大了。
“只是从清溪运往全国各地,运送成本有点高。所以我建议应该在全国各地建种植点”林三公子语不惊人死不休。
除了杨玉,在场的所有人都被林三公子的话吓傻了。
杨家之前最鼎盛时也就是个小镇里数一数二的大户罢了。
现在杨玉把生意做到了三河府,还在三河府和平安镇置下了产业,成了州府的望族。他们对杨玉已经捧为天人,佩服的紧。这要在全国各地建种植点,要如何实现呀?
杨玉虽没被吓傻,也涌出一些心思来。
“这林三公子到底是什么意思?”
杨玉知道,杨家能在三河州府来买宅子,资金主要靠林家买干蘑菇的银子,人脉主要靠林家的关系。也就是说,杨家现在这个望族的身份和实力,都得益于林家的帮助。
在全国各地建种植点,势必就要把生意做到全国各地去。那肯定是挤身世家的行列了。因为名门的势力范围也顶多覆盖几个省而已。
可是如果杨家自己要在全国各地销货,是否还要给林家供货呢?如果要供,那不是形成竞争了吗?如果不供,那就撒毁了杨家与林家的合作关系。
“杨家没有与林家决裂的底气,无论是现在还是将来。”杨玉百思不得其解下得出了这个结论。毕竟林家不是单纯的商贾,它的主要身份是官宦。
“在全国各地建种植点,是个好主意,但杨家没有那么多的资本和精力。”杨玉开了口,表明了自己的态度。
“杨家只消把清溪镇到三河府沿途的生意经营好,就足以安居乐业了!”杨玉又简单地思考了一下,给杨家划了一个势力范围。
“我知道林家肯定已经在全国各地布有铺子,如果林家愿意在就近组织生产,杨家愿意鼎力支持!”杨玉为自己划定的范围开了一价码。
“呵呵!”林三公子轻笑了。
“这个丫头倒还懂事!也不贪心,知道自保和让利!可惜她误会了我的意思呀!”林三公子听了杨玉话后很有些郁闷。
“林家暂时对生产制作不感觉兴趣,我觉得现在这样的合作模式就很好!杨家生产和自销,林家只管销售就好了。”林三公子想试着与杨玉交底,但又怕让这丫头误会,再生出别的心思。
“发展到全国各地,也是需要时间的,先做好四平省内的经营吧!”林三公子想了想,将杨家的范围扩大到了整个四平省,至少是刚才杨玉自己划定的三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