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士英得了实惠,在“护卫”之下,去了三镇抚慰士兵,发了军饷,士兵们可不管啥总兵不总兵的,当兵吃粮、天经地义,谁给发饷,听谁的。
再加上把黄得功、刘良佐、高杰三镇的亲兵全部带走,有罪的处罚,没罪的加以甄别,可以继续当兵的换个军营,不能继续当兵的发钱遣返。
很快这三镇就安定下来,去掉吃空饷的,一下子有五六万士兵可用,不过大多数是步兵,骑兵不多。
刘良佐部稍微好点,作为北直隶的军队,骑兵相对多一些,但也是久疏战阵,并不能真正发挥骑兵集团作战实力,最多算是高机动步兵罢了。
其实这个时代的骑兵,大多数就是发挥机动步兵的作用,甚至马匹的耐力不如人,骑兵大范围机动时,马还是空着的。
就比如大清的八旗骑兵,只有作战时才上马冲刺一阵子,大多数情况下,是马下作战。
只有蒙古人,才是真正的骑兵,但是他们来去如风的作战方式,是建立在几乎没有护甲的前提下,远程打击为主。
蒙古人是狼群的作战方式。你站着跟他们打,蒙古人远远地射箭;你追上去,蒙古人骑马跑得比你快,还边跑边回过身射箭;你要是害怕,开始逃跑,蒙古人追着你射箭;你的部队受不了开始崩溃,蒙古人拿着马刀追上去一顿砍。
不过蒙古人到了大明朝的时候不灵光了,主要原因是敌人防护力上升,原有的战术不起作用了。更何况女真人的骑射水平虽然不抵蒙古人,但更接近汉人的中央集权和作战方式,让他们超越了散乱的蒙古部落,成为了东北的主宰。
扯远了,总之,这三镇的兵马依然是比较低效率的普通步兵为主,当然,这不重要,更现代化的训练方式、更好的后勤补给,最重要的是更先进的政治思想和更科学的作战模式会让普通士兵发挥出更高的作战效能。
梁兴扬感慨,还是欠缺人才啊,有足够放心的人才,才能掌握这么多的军队,自己手下信得过的人太少了,特别是能统兵独当一面的人才。
目前,梁兴扬手下能练兵的,首推的就是陈继盛,如今的东江总兵,他不长于攻城掠地,但练兵守城是一把好手,不过如今镇守东江,不可轻动;第二是李知节,他得了梁兴扬传授的《元炁?练兵诀》,练出的都是精兵;第三便是如今的顺天府总督卢象升,此人在没有任何帮助的前提下,作为一介书生,练出了天雄军。
黄龙如今是负责编练新军的参将,但他带兵能力远远强于练兵,所以练兵有所不足,只好先由他带着部队,最终还是要请卢象升来练兵的。
梁兴扬的安排之下,秦良玉领着白杆兵,带上一部分三镇士兵镇守凤阳府和庐州府,黄龙率领大部分三镇兵马驻守徐州,这三镇兵马里派驻了东江教导团教官,都是从东江士官学院抽调过来的,先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和简单的战术训练。
梁兴扬苦于缺少人手,想把卢象升调过来,但如今北方形势并不好。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