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同落汤鸡的几人,跟着渔夫回了不远处的住处,这里是一个小小的码头,渔夫家就是他的船,只不过到了晚上,几户人家的渔船就一起停泊在这里,形成了一个水里的小村落。
渔夫喊着:“来客人了。”便把船停到岸边。
几个渔船上纷纷亮起了昏暗的烛火。
朦朦胧胧的灯光下,梁兴扬看得出来,这处聚居的小渔“村”十分贫穷,这些渔民上无片瓦、下无寸地,只能待在渔船上过活,若不是救了他们的渔夫喊一声有客来,恐怕都舍不得点灯。
渔夫自称叫做周二,介绍这里是一处小小的渔村,说是叫“村”,村民的生老病死都在船上。
他们祖上是从其他地方逃难过来的,所以他们在这个地方并没有土地,只能以捕鱼维生,聚居的这个码头还是当地地主老爷赏给他们的,为的是用最优惠的价格收购他们捕的鱼,他们是最底层的穷苦人。
虽然他们很穷苦,但却很有侠义心肠,今年以来,突然多了一股水匪在洪泽湖里肆虐,他们也遭到了损失,即使渔村很小,但他们也并不畏惧,仗着水性更好,跟水匪搞游击战。
得知梁兴扬他们一行是被水匪袭击的,村民们同仇敌忾,毕竟他们与水匪作对,互有损伤,有几个渔民因此丧生。
这时,有条船上的女子道:“各位大爷是否还没吃晚餐?”
原来这条船上住着的是母女俩,他们的亲人已经被水匪杀害,女儿名叫翠儿,今年不过及笄之年,家庭困苦,尚未婚配。
翠儿的母亲赶紧招呼大家准备晚餐,各船的村民们虽然家里也没有多余的衣服,也纷纷拿出缝缝补补的衣物或布料,给梁兴扬他们换上。
今晚梁兴扬他们有口福,翠儿母亲她们做的是洪泽湖里的名小吃——小鱼锅塌。
小鱼是今天刚捕获但因为太小卖不出去的小鱼儿,十分的新鲜。
用大铁锅烧着清澈的湖水,体长一二寸的小鱼下到锅里,急火快炖,用和得较稀面贴在锅边,饼底平水,或入水半寸,火烧水沸、汤汁四溅,熟后饼底边有一溜子沾有鱼汤。
\小鱼\,鱼小,鱼鲜;\锅塌\,饼脆、味香;\鱼汤\,鲜美、爽口。用\锅塌\蘸上鱼汤食之,间品\小鱼\鲜香,顿感鱼香肉嫩,汤鲜饼脆,吃得梁兴扬他们连连称赞。
周二介绍道:“这小鱼锅塌,虽然是我们湖上渔家的普通饭菜,省时省事,饭菜一锅熟。但也有个典故。”
原来,当年大明太祖爷爷朱元璋曾经被陈友谅击败,一路逃到洪泽湖里避难,当初有一对母子收留了他,也给他做了“小鱼锅塌”。
当时朱元璋饥寒交迫,觉得这是世界上最美味的食物。做了皇帝之后,朱元璋吃腻了宫廷的宴席,特叫人把渔妇请进宫里,专为他做这种\小鱼锅塌\。从此以后,这种吃法官里称\三鲜小鱼饼\,民间则叫\皇帝饼\或\朱家饭\。
梁兴扬对这顿美味的“小鱼锅塌”赞不绝口。
吃完晚餐,梁兴扬请周二来叙话,翠儿端来了两碗水,里面是大沫子茶叶,这已经是他们能拿出来待客的最好的东西了。
梁兴扬没有因为茶叶低劣而不高兴,反而友好地对翠儿笑了笑。
梁兴扬跟周二两个人就在周二的船舱里说话,他介绍了一番自己,感谢周二对自己这帮人的救援。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