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来发生了什么?怎么说清兵入关了?”梁兴扬焦急地问。
田星灿喝了点水,润润嗓子,继续娓娓道来。
这边清兵刚刚整编发动,洪承畴、祖大寿带着新投降的士兵编成立汉军八旗,往宁远城进发,吴三桂就带着人马逃到了山海关。
吴三桂写信给了远在京城的老爹吴襄,听说崇祯皇帝驾崩,闯军入了京城,如今咱们老吴家该怎么弄?
吴襄回了信,说闯王李自成听说了清兵向山海关进发,便在部下的拥戴下,在皇宫举行了登基大典,国号“大顺”,这个大典邀请了原来大明的官员参观,要求他们向大顺朝归顺,并且交出自家囤积的金银财宝和粮食储备,为大军开拔对抗大清做准备。
好多人本来是不愿意“捐”的,被刀枪押着,只得象征性地“捐”了一点。不过他们低估了闯军干这种活儿的熟练度。
刚刚封侯的权将军刘宗敏,是这方面的专家,他亲自带人在京城里抢劫,啊不对,是“募捐”了三天,还杀了一些“意图行刺”的原大明官员,终于搜集到了满意的“军需”,率领大军向山海关进发。
吴襄的回信刚到达吴三桂手里,这时候一个军令传来,来人身穿的大明兵部传令兵制服,拿出来的却是大顺的圣旨和军令。
大顺皇帝诏曰:吴三桂,素为名将,朕深知之,如今改朝换代,乃是天命所归,敕令吴将军归顺我大顺朝廷,即刻封侯。
又曰,大顺汝侯、权将军刘宗敏即日率军至山海关,一应防务皆可向其报告。
还有一道军令是刘宗敏所发,要求吴三桂在山海关驻防,等待大顺大军支援。
吴三桂接了圣旨和军令,招待了一番传令兵。
正在路上的刘宗敏得到了回来的传令兵传来的讯息,以为一切在掌握之中。
没想到,吴襄的第二封信到了吴三桂手里。
原来刘宗敏出发之前,负责对明朝官吏拷掠索饷,特别赶制了五千副夹棍,用来逼迫明朝官员们交钱。夹棍上有棱,有铁钉相连,凡不从者,必将夹碎他们的手足。他还觉得力度不够,于是命人在门口树立了两根柱子,作为凌迟专用。
吴襄没被拷问过,他是商人出身,是因为本来就做的军需买卖,结识了祖大寿,后来娶了祖大寿的妹妹,这才花钱买了军职,直接进入军届捞钱,这可比做买卖来钱还快。
所以他很机智,有商人的狡黠,一看势头不对,就主动“捐”了钱,没有被抄家。
千不该万不该,刘宗敏走之前,听说吴襄家里还有钱藏着不交,直接去他家抄了一番,还把陈圆圆抓走了!
陈圆圆怎么在吴府呢?是吴三桂随着洪承畴出征之前,花了大价钱赎身娶回家的。
是可忍孰不可忍啊!
吴三桂转入内堂,里面有个人正安静地坐着喝茶,原来是祖大寿的儿子祖承泽,他得了祖大寿的密信,早就来到山海关内。
吴三桂气的头发都竖起来了,对祖承泽道:“妈的,动了老子的钱,抓了老子的女人,还要老子听话!表哥,我听你的,你这就出城,告诉舅舅,我假装投降闯贼,咱们一起灭了刘宗敏!”
“表弟,你这是冲冠一怒为红颜,真是个情种啊!”祖大寿笑眯眯的,为自己这句诗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