厚照大明

第二百二十七章 支边解困

虽然被英国公张懋出言打断,但内阁首辅刘健一脸平静,仿似毫无影响般。

他已经轻合上了嘴巴,微躬身躯站在那里,静待弘治皇帝问话。

而端坐在锦凳上的李东阳、谢迁、马文升、戴珊等人均错愕不已,英国公张懋竟然请旨带兵前去中贵州征讨虏贼?

坐于御座之上的弘治皇帝听得微微一笑:“英国公此番忠君之举,实在可嘉。”

英国公张懋心中一喜,随即又躬了躬身:“为君分忧,实乃臣之本分。臣乞请皇上下旨,臣若不将那米鲁贼妇擒拿,誓不回京。”

无论是站着的刘健,还是坐着的李东阳、谢迁、马文升等人,均沉吟了起来。

他们想不明白,为何英国公张懋居然会主动请旨出征。

“英国公,稍安毋燥。”弘治皇帝伸手往下虚按了按。

略一顿,他望了望刘健,又道:“刘卿家,英国公,你二人先坐下来。”

随着英国公张懋和刘健坐到锦凳之上,弘治皇帝双目再次望着英国公张懋:“英国公,那贼妇再次作乱。朕问你作何想,并非要你率兵前往征讨一番。”

英国公张懋嘴角一动,没有马上出言。

“英国公,你今岁应该已是耳顺之年了吧?”弘治皇帝再问道。

英国公张懋又站了起来,躬身道:“回禀皇上,臣虽已耳顺之年,但仍力壮体健。况秦大司马比臣还年长十余岁,如今总制三边,抵御寇贼侵扰。”

刘健、李东阳、谢迁等人听得心思顿时纷涌。

“英国公,朕信你仍力壮体健。”弘治皇帝微微颌首。

在英国公张懋沉吟不语时,弘治皇帝继续道:“但王卿家七月方奉旨前往贵州征讨米鲁贼妇,至今不过四五月而已。在此份题本之中,他提及如今兵少粮缺,非其不能也。

朕唤众卿前来,便是商议一番,如何方能解王卿家之困。”

---

天空中,小雪依然纷飞而下。

京城东,一条足以容纳三辆马车并行的铺设青石路的胡同尽头之处,一座富丽堂皇的府邸,坐北朝南巍然屹立。

只见这座府邸之前,那已铺了薄薄一层积雪的大门两侧,各驻立着一只约莫四尺高的石狮子。

左侧的石狮子张着嘴,其右前爪下压着一个绣球。

而右边的石狮子则闭着嘴巴,左前爪抚着一只小石狮。

两只狮子之顶虽然覆着不少积雪,但是均栩栩如生。

在府邸大门的正上方,悬挂着一块金漆牌匾,其上书“寿宁侯府”的四字甚有气势,应该是自出大家之手。

尽管外面小雪纷飞,但这座府邸其中的一间厢房,此刻正燃烧着好几个炭盘,盘里的炭火烧得正旺。

在炭盘冒起的腾腾热气四处弥漫之中,若置身于这间厢房里,自然甚为温暖,必定感受不到外面的北风与雪花带来的寒意。

此刻,便有两名身穿皮裘的男子坐于这间厢房之内,两人均约略二三十岁的模样。

一人年纪稍长,另一人年纪略轻。

这二人正是寿宁侯张鹤龄与他的弟弟建昌伯张延龄。

两兄弟几乎相邻而坐,在他们所坐的椅子之间的位置,摆放着一张方形桌。在方形桌面之上,却放着两只茶碗。

一名仆人打扮的中年男子站于方形桌旁边,双手持着一把茶壶,正缓缓向茶碗倒入茶汤。

“侯爷、伯爷,茶已沏好。”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人气小说推荐More+

低武世界开始起兵
低武世界开始起兵
大景康乐七年,朝政紊乱,外族叩边,内乱四起持续了两百多年的大景已然是风垂日暮,可是大景上到天子下至朝臣依旧党争不断。(第一次写小说,看看就好不喜勿喷。)
天心无相
三国:开局关羽华容道怒斩曹操
三国:开局关羽华容道怒斩曹操
简介:赤壁前夕,意外穿越成为刘备帐下第一大将关羽。曹操大败在即,关羽遥想将来,为了避免兵走麦城的覆辙,细思许久透过烛火,青龙偃月刀隐隐发亮,关羽心中注意已经落下。“华容道,曹操啊曹操!看来,关某威震华夏的威名不得不提前了!”如今天下局势,关西的马腾,汉中的张鲁,益州的刘璋,雄踞江东的孙权,河北的曹操,辽东的公孙渊,关羽嘴角不由得上扬……“自吕布之后,我只当天下英雄只是插标卖首之辈!”
剑南安抚使
穿越天子,从攻略太后开始
穿越天子,从攻略太后开始
一朝穿越,赵光穿越成傀儡皇帝。上有太后垂帘听政,,下有宰相把持朝政。顾命大臣心灰意冷,朝廷各部心怀鬼胎。这昏君,我不当了!
焊刀
从小旗做起,马踏天下
从小旗做起,马踏天下
一名边军侦查夜不收传奇的一生。在国家危难之际的挺身而出,一场场阴谋,一场场争斗,一次次的情报。这里有大漠孤烟的豪情,塞外江湖的云烟。夜不收,游走在塞外的孤魂亦是这万里长城的守望者。黄沙漫漫,千里大漠,落日塞外,一人一马、一雁翎。世间孤寞,夜不收齐风只能紧握雁翎刀,看向那遥不可及的庙台。
写作需坚持
贞观荣耀
贞观荣耀
唐武德九年六月初四,玄武门之变,以秦王府的险胜而落幕,唐帝国的国运由此改变。就在秦王府的属官弹冠相庆时,长孙皇后在千秋殿,手里抓着一件小衣,眼角不由流下一滴痛苦的泪水。......,贞观十年六月,碛中之战,吐谷浑大宁王-慕容顺在李靖强劲的兵锋下,以天柱王首级为献礼率部降唐。当先破寨的游击将军-杜璟走到慕容顺的面前,冷哼一声,接过降表,转身回到李靖跟前,恭声禀告:“禀大帅,吐谷浑请降!”“准!”大唐
陈叔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