厚照大明

第一百一十六章 伏乞取回

“两位卿家,起来吧,地上冷。”

仍伏跪在地面的戴珊和马文升,听得如蒙大赦,同时谢恩后,缓缓站了起来。

“戴卿家,马卿家,尔二人均为朕股肱之臣……”弘治皇帝微摇了摇头。

戴珊和马文升听得又躬身行礼,齐齐说道。

“臣惶恐……”

“臣有愧……”

弘治皇帝盯着两人片刻,轻叹了口气,须臾,伸出右手往下虚按了数按:“坐吧……”

在两人坐下之时,他转头对萧敬说:“将秦卿家的奏疏取来,让两位卿家览阅一二。”

萧敬应声而去,再次移步到御案边,略一停留,他手中即已多了一份奏疏。

稍顷,萧敬已步至马文升跟前,将奏疏递过去:“马大人……”

马文升拱了拱手:“有劳公公。”

在将手中奏疏递给马文升后,萧敬随后又将此前交给马文升和戴珊的那两份奏疏取走。

在戴珊眼巴巴的目光下,马文升快速展开了手中的奏疏,只见上面写着:

“臣总制固原甘肃宁夏延绥兵部尚书兼左副都御史秦纮谨奏:

自臣暂代征虏军总兵官之职以来,臣即按边镇士卒操练之法,对征虏军一众士卒亦同样操练。然月余,能达成边镇士卒一般成绩的仅得一小部分。

请恕臣大胆无礼,由此观之,征虏军若继续留在边镇,不仅对抵御贼寇无甚成效,反而徒耗粮饷,臣伏乞皇上取回征虏军。

如今固原、甘肃、宁夏及延绥等边镇已入冬,本该及时调拨的粮饷与御寒衣物仍有缺额。尽管如此,边镇众士卒仍操练不断。

自八月以来,御寒衣物及食粮本就不足,加上征虏军的耗费,供给更为捉襟见肘。

臣乞请皇上体恤边军士卒之苦,令各部司毋拖延粮饷及御寒衣物之调拨,如此众士卒方能安心操练、齐心御寇。

……

伏乞圣裁,谨具奏闻,弘治十四年九月二十三。”

马文升览阅完毕,面上却看不出什么表情,稍顷,将奏疏一合,微一侧身已递给了旁边的戴珊。

戴珊接了过去,看得甚为仔细。

待戴珊将手中的奏疏一放,弘治皇帝才问道:“两位卿家,若依秦卿家之奏请,取回征虏军,何如?”

马文升随即应道:“皇上,臣愚以为,取回征虏军实乃节省开支之举。正所谓,人尽其才、物尽其用,方为根本。”

戴珊却微摇了摇头:“皇上,臣认为马天官之言略有不妥。”

弘治皇帝只“哦”了声。

戴珊再道:“秦大司马在奏疏里提到,征虏军已在操练。臣愚认为,如今征虏军操练不及边镇士卒,只是操练时日不足。只要假以时日,定能赶上。”

马文升出言反驳:“戴总宪之言差矣。秦大司马分明提到,征虏军操练已月余,岂能说时日不足?况且秦大司马亦提到,比不上边镇士卒的并非没有,只得小部分。”

在戴珊思量之时,马文升继续道:“既已经过月余的操练,大部分士卒仍差距甚远,再留边镇又有何用?不如取回京城,节省粮饷。”

“马天官,此前秦大司马曾率征虏军取得胜仗。”戴珊望着他。

马文升“唉”地叹了声:“戴总宪,那场惨胜与征虏军并无大关系,作战主力乃边镇士卒。你可别忘了,那一战的伤亡士卒几乎均出自边镇。”

二人争执不停,坐于御座的弘治皇帝一直默默地听着。

但其实他亦偏向撤回征虏军,一是能节省粮饷,二是他也相信秦纮的判断,这支征虏军不堪大用。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人气小说推荐More+

穿越成范进,开局就中举
穿越成范进,开局就中举
现代人范进出了车祸,本以为必死无疑,却穿越到儒林外史世界里顶替了同名的因为中举发了疯的范进。范进醒来以后,看见胡屠户的手缓缓抬起,慢慢朝着自己走来。范进大声叫道:“你不要过来啊!”
夏洛克莫里亚蒂
三国:不装了,其实我拿到了剧本
三国:不装了,其实我拿到了剧本
一朝穿越,来到三国,危急之下却意外获得人生剧本,此时此刻,他将要修改人生搅乱三国。所有的能权武将都将会成为我的麾下之臣,而我也将会成为位面之王!!!
quouaz
大武天候
大武天候
丁元意外穿越到大武王朝,成了有名的废物落魄大少爷,稀里糊涂地,却发现家徒四壁外,还欠了钱,被人逼迫!丁元无语:开局天难啊!让我咋活啊?娇妻泪眼婆娑地看着丁元:相公别累着,我养你!丁元看着手里的专业证书,咧嘴一笑:这么好的老婆,一定要让她吃好穿好……
旗开得胜
穿书红楼梦后,我拯救了贾府
穿书红楼梦后,我拯救了贾府
一觉醒来,王子轩发现自己变成了红楼梦里的贾宝玉。他不忍万艳同悲,决定挽救注定灭亡的贾府。
八升甘粥
我于历史中长生
我于历史中长生
听孔子讲过课,看白起坑过人。和孔明喝过酒,同李白吹过牛。我是历史中的旅者,我在历史中长生。既感受滚滚历史的大势所趋,又小心的发挥自己的蝴蝶效应。活的长了,自然要给自己找点乐子。(本书又名《乐子人的上下两千年》,《我于历史中作死》)
某川的临时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