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我大伯是朱元璋

第217章 老朱的请求

朱旺看着在地上捂着手哀嚎的吕氏,开口问道:“你现在还觉得我不敢杀你吗?我告诉你,本王是朱旺!是朱元璋的亲侄子,是朱标的大堂哥。你觉得他们会为了一个外人而怪罪我吗?你别忘了,我还有淮西勋贵的支持。你真以为凭着你们这些不入流的下三滥手段,就能让你儿子坐上那个位置吗?你太天真了。”

说完之后朱旺将手中的战刀丢给朱允炆说道:“你想活吗?要是你想活的话,你应该知道自己该做些什么。”

看着近在咫尺的战刀,朱允炆如同看到了什么让他恐惧的东西,拼命的往后退,因为他知道朱旺想让他做什么。

看着被斩断一只手的吕氏,和一脸衰败之相的外公,以及坐在墓碑前看着用戏谑的眼神看着他的朱旺。朱允炆终究是顶不住压力崩溃了,他大声的对朱旺叫喊道:“凭什么?凭什么我不能争那个位置?凭什么他朱雄英一生下来就能坐在那个位置上?我不服,我不服!凭什么你能让你自己的三个儿子争吴王的爵位,为什么我不能和我大哥争?”

看着有些癫狂的朱允炆,朱旺开口说道:“对,我确实是让他们三个自己争吴王的爵位,可他们不会为了那个爵位使用那些见不得人的手段,更不会做出伤害家人的事情来。我没来都没说过不让你和雄英争,我只是不愿意支持你罢了。现在到了你该选择的时候来,如果你想活就拿起刀,做你应该做的事。”

朱允炆浑身颤抖的叫喊道:“我下不去手,我下不去手,我不能这样做,我不能弑母。”

“你下不去手?”朱旺起身抓着朱允炆的头发将他拖到敏敏的墓前,指着墓碑对朱允炆吼道:“你现在下不去手了,那你当初是怎么能对她下得去手的?你说啊!你娘的命是命,她的命就不是命了吗?你忘了当初她还带着你和雄英一起玩儿吗?你忘了当初她给你做的好吃的了吗?你忘了当初你父皇揍你的时候,是她帮你说的好话吗?你是怎么能下得了这个手的?啊?你说啊!你不是想当太子,不是想当皇帝吗?我告诉你,想坐上那个位置就得心狠手辣,如今机会就在眼前了,你倒是做啊!”

就在朱旺逼迫着朱允炆的时候,得到消息大臣们,终于赶到了朱旺这里。看着吕家父女的惨状和被朱旺抓着头发的摁在墓碑上的朱允炆。

礼部尚书指着朱旺大声呵斥道:“朱旺,你好大的胆子!竟然对后宫嫔妃和皇子动手,你到底要做什么?”

朱旺冷眼看着吏部尚书开口骂道:“老子劝你滚远一点儿,你算个什么东西?本王这是在处理家事,你也敢插嘴?”

“朱旺!皇家无家事!”

这时候其他的大臣们也纷纷说道:“对!没有陛下的旨意,你身为亲王竟然就敢处置朝堂大臣和后宫嫔妃,还殴打皇子,朱旺你好大的胆子啊!你是要造反吗?”

“我要造反?你们还真敢说啊!”朱旺说完后,将所有的证词和证据丢向了大臣们,随后说道:“如果你们不怕掉脑袋的话,你们就看吧!”

听到这话,原本闹的正欢的大臣们瞬间就不敢吱声了。

见这些人不说话了,朱旺继续开口道:“传宗人府令!二皇子朱允炆,残害亲族,且手段卑劣,从今日起收回其皇族身份及一切赏赐,并逐出朱家族谱!”

这话一出,大臣们又吵闹了起来。礼部尚书立马开口道:“朱旺,你有何权利收回二皇子的身份和一切赏赐?你没有这个权利!”

“我没有这个权利?”朱旺将怀中的宗人府府令的牌子,往礼部尚书面前一扔,开口问道:“你说我有这个权利没有?”

“纵然你是宗人府令,可二皇子毕竟是皇子!没有陛下的旨意,我等决然不会认同。”

“对!我们要看陛下的旨意!”其他的大臣们纷纷叫嚷着。

正当这些大臣们对着朱旺开喷的时候,远处却传来怒呵声“我朱家的家事干你等何事?活腻歪了?敢管天家家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人气小说推荐More+

皇孙白手起家
皇孙白手起家
李昭的父王李齐是个坑货,逼宫失败,然后全家跑路。李齐被抓回长安,李昭逃进大山里。部下不知所措的看着他,李昭淡定道:“诸位放心,一切皆在我谋划之内。”李昭心里很慌,谁能告诉我,大山里该如何生存。
大千飞雪
大明状师
大明状师
高律李子谦穿越大明,成为了大明朝治下的一名状师。于是,他破悬案,鸣不平,登朝堂,平天下。
不吃白菜先生
鼎锅底人
鼎锅底人
明初年间,未来皇妃与贫寒小子偷吃禁果,当处死。一出假死他们得以金蝉脱壳,逃进原始森林。他们遭遇猛兽、野火顽强活下来。又遭遇地陷沉入几百丈的天坑与世隔绝。在他们准备就在那共度余生之际迎来了他们的孩子,为了孩子,男主想尽了法子终于爬出了天坑。在他们安居乐业时又遭战乱,他们收留一群妇女儿童回避天坑过着世外桃源般的生活
甘望明
高考后,带着种子系统去参军
高考后,带着种子系统去参军
重生平行世界,高考结束后,才知道早已激活了系统,但是系统要求他去参军。可,他已经确定自己是高考状元了,没办法,他只能带着种子,先去参军,一步步走上巅峰。
燕草
弘唐
弘唐
那一年,王勃准备南下,看望被自己连累贬官交趾的老父。那一年,骆宾王在长安郁郁不得志,南下巴蜀巧遇卢照邻。那一年,杨炯待制弘文馆,渴望仕途,却怀才不遇。那一年,贺知章正天下求学,背起行囊,准备远赴长安。那一年,唐军在西域对吐蕃战事取得大胜,吐蕃再次向大唐请和。那一年,刘仁轨破新罗兵,新罗王金法敏遣使长安“谢罪”。那一年,高宗李治风眩症日重,召群臣议武后摄政之事。那一年,洛阳合璧宫,高宗嫡长子李弘卒,
染血的剑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