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唐小和尚

第51章 得名声

工部官员这几日被使唤的焦头烂额,各种木料木材铁器大量堆积,也不见上头吩咐具体要做什么。

工部员外郎乃是太原王氏之人,叫做王刚,体态清瘦颇具干练,从六品上。

工部郎中、员外郎掌经营兴造之众务,凡城池之修浚,土木之缮葺,工匠之程式,咸经度之。

他也好奇,这一副大兴土木的采购模样,难道是李二要修葺宫殿,开始享福去了?

可旨意一直没有下发,众人只能猜测。

回到府邸,换上便装赶往王周住处。

一番密谋把工部这几日异常情况和各种猜测交代了一番。

然后王周联络其他几个世家门阀,探讨一番得出结论,怕是李二又准备开始大兴宫殿。

这不是没有前例,刚登基不久,李二就委派工部准备修葺一下整个皇宫,可惜被魏征和其他御史怼的一塌糊涂,屁都没敢放一个乖乖认怂。

这才过去多久,李二又开始动歪心思享受了,各家官员串通一起,准备好奏章等着李二下达旨意后,第一时间群起喷他口水。

这么长时间一直被李二按在地上摩擦,早是憋了一肚子的气没地方发泄。

特别是御史中丞郑得,最是起劲兴奋,自从上次一败,整天看谁都不爽,最近一直紧盯着李二的一举一动。

这一日,朝会。

王德发开口:“圣上有旨,有事起奏,无本退朝。”说完退至一边静默不语。

所有人齐刷刷的盯着魏征看。

都在期待魏怼怼先开口。魏征这几日也很奇怪,这李二最近很活络啊!又是拨款又是调拨物资的。

一开始有这个苗头时,魏征就坐不住,想喷李二一个满脸开花。

可总感觉怪怪的这事,钱粮物资调配是户部的事,平时要是动用户部的家底,戴胄这老家伙一定是哭天抹泪的大呼:“地主家也没有余粮了啊!”

可看看这事,戴胄不仅不生气阻止,还一脸老褶子带笑的。

奇怪?真奇怪?这里有古怪,先稳住别浪。

众人一看魏征稳如老狗,一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模样,都是大跌眼镜的。

这魏怼怼什么时候这么淡定了,平时朝会就属你最活跃,一天不整上两句,大伙都觉得今天缺了点什么,茶不思饭不香的。

今天这……

魏征不发话,其他的御史可坐不住了,特别是御史中丞郑得,出班奏到:“臣御史中丞,有本奏。”

李二暗呼侥幸,生怕魏征强做出头鸟,真那样李二也不知如何说服他。

“哦,郑爱卿有何事要奏,快快说来!”李二一看世家率先开口,顿时喜上眉梢的。

魏征时刻盯着李二,看到中丞郑得有本奏,李二不仅不生气还一副快快来怼我的表情,更是相信其中有鬼。

“臣听说这几日工部大量采购木材,不知是何用意?百姓都传圣上要大兴土木兴建宫殿,不知是否属实?”郑得自信满满的质问李二。

“郑大人果然忠心体国,时刻关注着朝局的一举一动,不错,朕是安排工部官员准备木材铁器。”李二也不否认。

哗……

李二自己承认了,难道真是大兴宫殿,贪图安逸享乐了。

朝堂一片哗然,群臣议论纷纷。

几个官员相互对视,暗笑李二今天真是忘吃药了,还没发力自己就认怂了,那接下来……

“圣上,今年陇西、陇右大旱多有发生,蝗灾已有小范围迹象,是以逃荒的流民追日增多,今日长安城已是涌入大量流民在灾民。”

“灾区百姓多有人言,这旱灾蝗灾乃紫薇星东移,遮挡太极星运行所致,是以东宫失德不敬上天,不法显祖,民间百姓多有怨言,请圣上明鉴。”

“此时当务之急乃是赈济灾民,安抚人心方为仁君所为,如若此时再大兴土木加重百姓徭役,恐引发百姓怨恨造成民变,后果不堪设想。”

郑得侃侃而谈,一副为国为民的忠君模样。

“臣附议。”

“臣附议。”

“臣等附议。”

紧接着哗啦啦一群世家门阀官员出声附议,为郑得打卡助威。

这明显是逼宫,想让李二下不来台啊。

要是以前,李二早就暴跳如雷脸色难看了,可有了白野的计谋现在稳的很。

“嗯,有理。郑爱卿一片拳拳爱国之心日月可见,朕深感欣慰。”

“既如此,工部尚书杜大人,工部囤积的木材铁器,你看可有其他用途啊,最好是能用于利国利民。”

李二不急不缓的夸了一句郑得,转头就问起了工部事宜。

“呵呵,启禀圣上,这入秋将至,百姓流民迫切需要安稳,不如大量打造耕犁,分发于流民百姓,让其在长安城周边开垦荒地。”

“这一来可增加耕地产粮,二来可安抚流民百姓,朝廷再适时引导帮扶,想来灾民一事很快可解决。”

“到那时,所谓的东宫失德,星象祸引之谣言,不攻自破纯属无稽之谈。”

杜如晦按照商量好的剧本演下去,轻描淡写得拿捏。

“嗯,如此甚好,工部果然是朕的利刃。既如此,那就快些安排打造耕犁,分发给流民百姓尽快开垦荒地安慰下来。”

李二定下调调。

这边又望着几个附议郑得的官员,说到:“几位爱卿一片忠心,朕甚是欣慰,通通赏一月俸禄,至于其他人等,也是不错的,那就每人赏一副耕犁,以资鼓励。”

“望各位爱卿继续为朕查遗补缺……”李二对着众人最后说到。

群臣叩拜:“谢圣上赏,圣上圣明。

今日朝会顺畅的让人郁闷,世家官员做好了打持久战的准备,哪成想李二一顿顺从的如绵羊,你们说啥就是啥,你们有什么要求提出来通通照办。

这一下子赢的有点莫名其妙,世家官员反而心里惴惴不安起来,总感觉有什么不好的事要发生。

这边工部接到旨意,马不停蹄的日夜赶工,按照样本开始赶制耕犁。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人气小说推荐More+

三国:我是吕布大善人
三国:我是吕布大善人
人心中的成见是一座大山,任你怎么努力也休想搬动。穿越成吕布的吕小布心中明白,一个人想成事,需顺应天下大势而为。于是,吕布凭借自己的武力,在乱世中劫富济贫,布施天下,仁义广播,百姓爱戴。大丈夫生居天地之间,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惟贤惟德,能服于人。我吕布平生不好斗,唯好解斗,行善,讲道理。可你要是不和我讲道理,阻止吕某替天行道,那我就让你尝尝什么叫方天画戟吧!此身此武,天下无双,看我神威,
大干饭者
都穿越了,我还不能享受了
都穿越了,我还不能享受了
一次意外,主角穿越到了平行世界类似民国的世界,激活了系统。家里为上都第一富豪,本想好好享受。却不得不选择帮助受难的民族和国家。最后一步步影响世界的故事。
喜欢淡水
乱世烽烟:大石山房正说五代十国
乱世烽烟:大石山房正说五代十国
中国历史上的五代十国这一时期是一个着名的乱世,别看这段时间不长,可是这几十年里所发生的那些事儿,其精彩程度一点都不比《三国演义》里边所描写的那些故事逊色。在这期间,盗贼横行、奸雄并起、战乱不止、朝代更迭不休,闹得一塌糊涂。五代前后一共53年,换了八姓十三个皇帝,国号改了五次,这五个国号分别是:梁、唐、晋、汉、周。历史学家因为这五个名字前代都已经用过,担心会前后混乱,所以就给它们都加了一个“后”字,
大石山房主人
重生明朝:我真的不是太监啊
重生明朝:我真的不是太监啊
现代的屌丝李瑾意外穿越到明朝正德年间的大太监刘瑾身上,本想以超越时代的知识和远见,改陈弊制,富国强兵,振兴中华,但因改革太过超前,不被百官理解,误认为奸臣。且看刘瑾如何游走于百官和正德皇帝之间,带领大明复兴,剿灭日朝,威震西洋,屹立世界之巅。
林星寒
三叔是刘邦
三叔是刘邦
两千年前,一个健身馆改变了大汉皇朝——一个热衷于打磨肌肉的黑道少年刘圣,穿越后,成为了汉高祖刘邦大哥的儿子、刘邦的亲侄子刘信。不出意外的话,他会成为后来的“羹颉侯”。“羹颉侯”是个戏谑、嘲讽式的封号。史书记载,刘邦在未发迹前,经常呼朋唤友去寡嫂家蹭饭,寡嫂不胜其烦,故意敲打锅底表示“羹尽”,意思是连汤都没有了。刘邦觉得很丢面子。当皇帝后,分封同姓诸侯,唯独不分亲哥哥的儿子刘信。经“太上皇”劝说,才
红掌清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