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臣有本奏……”话音刚落,就有大臣出班奏到。
出班的乃御史中丞郑得郑大人,官阶正四品下,出自五姓七望,是荥阳郑氏族人。
五姓七望本来就和皇族斗争,李氏看他们不爽,他们看李氏也鄙夷,一看是郑得,李二的脸都阴沉了下来,这特么是开局就不顺。
可是在朝堂上,大家还得维持一副君臣和谐的场面,只得点头同意。
“启禀圣上,今年开春到现在,各州府治下官员都有上奏旱灾一事。今年雨水明显减少,导致地方百姓的作物收成锐减,有的地方基本算是绝收,就连长安道附近都有收到影响,据估算,今年各州府夏季粮税比往年减少四成。”
“还请圣上,减免灾区今年的夏税,对减产不严重的地方可酌情减税,毕竟这是天…灾,和百姓无关,奏书已呈圣上御览多日,只是迟迟不见圣上批阅,唯恐灾民因粮发生人祸,还请圣上早早定夺。”
“最近已有传闻,说旱灾乃东宫失德,上天惩罚,如若圣上诚心祈祷上天,或许这旱情有所缓解。”
说完,退至一旁。
“臣附议……”
“臣附议……”
“臣等附议……”哗啦一群大臣跟着附议。
多数都是世家门阀派系官员。
李二的怒火蹭的一下冒了起来,这特么是逼宫啊,嘴上说的一副道貌岸然的嘴脸,实际是让李二抓紧出钱出人。
本来国库就空的一尘不染的,各地的税收还没收拢国库,这些该死的世家门阀,就迫不及待的染指国税。
口口声声说为百姓着想,特么你们一个个能不能出个主意,给国库增加点税。
一提有何方法为国开源,一个个的不是微言大义的说只好君臣同心,百姓齐心,将士用心云云,还愁何事办不成,国库没有钱。
那你们倒是来点具体措施啊,盐税改革啊,钢铁改革啊,商税改革啊,一提这些你们就不要脸集体反对,说朝廷不能与民争利,要休养生息……
至于说到天灾,还特么特意停顿一下。
这不就是在骂李世民嘛,你李二自称是天子,那天灾是老天爷弄的,这不就是说,天灾是你李二的老子干的,和百姓无关。
奏书都递上去了 你李二迟迟不发,发生什么后果都是你李二纵容的,反正你李二得位不正。
这都东宫失德了,大大的讽刺。你李二都是皇帝了,还在东宫朝政议事,不觉得丢脸嘛?抓紧自我检讨,只要用心实意告罪上天,旱情能好转,要是好转不了,那只能说是你李二诚心不够……
这短短几句话,暗藏的玄机可谓一环套一环,一句私人恩怨都没有,全是一片为国,为圣上分忧的忠心。
朝堂上谁都不是傻子,当然能听出其中的潜台词。可是任谁也敢出声辩驳,毕竟稍有不慎就会落人把柄。
大殿一片安静,众人看着李世民的脸色越来越阴沉,有的冷眼旁观,有的面色平静,当然也有一群在等着看笑话。
李世民的一帮文臣,正在苦思对策一时没人应答。程咬金看到此情此景,正要发挥他的死缠烂打的混不吝招式,好蒙混过关给李世民解围,毕竟他程咬金的为人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反正也不在乎丢人不丢人。
刚要出班开始表演拿手好戏,被身边的秦叔宝一把拉住,点头阻止示意现在还不是时候,圣上还没有回应。
李世民气的想骂娘,但也不知道怎么回话,就看到御史大夫魏征出班奏道。
“郑大人对圣上的忠心和对百姓的爱心真是我辈楷模。”
郑得一听自己的顶头上司都夸赞自己,只得谦逊摆手说到:“哪里哪里。”
李二一看魏征都出来掺和,一副不嫌事大的模样,气的差点暴跳出来。
又听到魏征说:“荥阳郑家乃名门望族,当得世家表率,烦请圣上嘉奖。”
李世民那个气啊!心中大骂:“魏老匹夫,你特么是世家派来的逗比吗。?都指着朕的鼻子骂朕,朕还得嘉奖他,咋滴,嘉奖他继续骂朕……”
心中还没吐槽完,没想到魏征话风一转:“郑大人如此说,想来今年荥阳阳地区一定是风调雨顺粮食大货丰收吧!”
额,郑得……
郑得本来挺高兴的,自己的上司不仅夸奖自己,还向圣上表功,要嘉奖自己的家族。这高兴劲还没嘚瑟呢!就说荥阳今年收成一定很好。
你这大帽子给我带得。
特么让我怎么说,要说收成不好,这不是自打耳光,说我荥阳郑氏名声差导致百姓收成不好的,要说今年收成好,那家族这边的事怎么交代。
今年荥阳也受到旱灾波及,家族传来消息,今年的收成预计下降一成左右,所以希望他在长安城能借助此次灾情向李二提议能减免今年的夏税额度。
这可怎么交代,真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有苦说不出。
那边李二可就高兴了,没想到平时以怼自己为乐的魏征能帮自己说话,现在他看魏征怎么看是怎么顺眼。
“日月星辰雨水雾霜的变化,不过是自然之道,和圣上有何关系?”
“如果真这样说,那请问郑大人,自始皇帝统一六国至我太上皇匡扶正义登上皇位以来,这千余年历史可有哪一年记载百姓没有受灾的,更何况西汉初、东汉末年以及三国时曹魏,这旱灾水灾的记录可是比比皆是啊!”
“这……”
郑得气的差点吐血,这魏老匹夫真是欺人太甚,连自己都祖上都给骂进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