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光一统寰宇

第14章 南海硝烟起(3)

英军在广州城吃了败仗之后,心里很不是滋味,伯麦认为自己无能啊!不仅丢了自家的门面,还丢英国皇家海军的颜面,十分的郁闷,他看向了英国勘测绘量的广东一省的地图,把目光投向了虎门这个地方,认为可以从虎门下手,毕竟要改变策略了。

虎门位于珠江入海口,是广州的门户。战前,清军在虎门设有三重防线:虎门口端两侧的沙角炮台、大角炮台为第一重;上横档岛一线为第二重,东岸建有威远、靖远、镇远三炮台,西岸建有巩固炮台,岛上建有横档、永安两炮台及沙垒炮台等设施;大虎山炮台为第三重。各炮台共配置大小火炮400门以上,驻扎兵勇1.1万余人。这三重阵地的防线看似十分坚固,实则却是已经不堪一击了,因为所有设施陈设皆以老旧,沙角炮台及大角炮台的炮是乾隆五十七年的炮,虽说炮台上有三百余门炮已经换成了英国式的炮,但仍有一些不足之处,所以打起仗来应该会较为吃力一些。英国人在伯麦的带领下,作战舰船十八艘,陆军2000人进攻虎门炮台,附带舰炮数量达到了462门,远远超越了我大清的炮的数量,老将关天培举着了望镜看了大半天,说:“看起来英夷也是有备而来的,告诉弟兄们,一定要奋力作战,打沉英夷的舰船,打沉一艘赏白银五十两,切记,一定要防英夷的枪弹。”这条命令一下,虎门各炮台的将士们都听清楚了,而后副将陈连升说:“大帅,把白银留着吧,弟兄们上战场无非是杀敌报国。而不是为了银子,加上英吉利人的洋枪洋炮皆多余我等,故大帅收回赏银,弟兄们自当浴血奋战,保我大清。”当关天培听到了这句话时,拍了拍陈连升的肩膀说:“去吧,倘若你殉国了,我会向朝廷向你请赏,绝对不会亏待了你和弟兄们,本提督也一样。”陈连升这位刚过四旬的将领抹了抹眼角的泪水说:“提督大人,珍重。”说罢回到了自己的岗位上。

翌日,英国人派遣舰船三艘,带兵1200人进攻沙角,大角两座炮台,陈连升带着部下两千一百人死守沙角炮台,眼看英军上前来,陈连升大吼一声:”放!”顿时,岸炮从炮口中打了出去,正中英军舰船一艘,炸死了英军二百人有余,而且炸毁了龙骨及其他部件,断无修复的可能。陈连升一看炸沉一艘英军舰船十分高兴,而登陆的英军一看那不行啊,立刻排开了阵势朝着沙角炮台攻去,陈连升命令所有人蛰伏,而英军却浩浩荡荡的挤在一起,排成方队向我军阵地袭来,随后眼看英军逼近,陈连升一声令下:“扔火雷!”随后,投掷手扔出了数个火雷,顿时在英军阵中燃起了熊熊烈火,每个人都被烧的焦了空气中弥漫着一股烤人肉的味道,英军将领一看大事不妙啊。想着从侧后方转上去,但是陈连升见状,立刻命令三百人去侧后方迎敌要把敌人赶下去,随后那三百人拿了大刀长矛就冲向了英军,英军一看都上阵地了不能退下去,只好拿着枪刺与清军搏斗。

只见那三百人不惧英军的武器先进,直直的冲了上去,当机立断将大刀砍向了他们,直接砍出了道道伤痕,而英军眼见清国军队杀入阵中,手执枪刺却无从下手,清军如同万夫不挡之勇杀入英军军中,但结果就是被英军团团包围,当英军战死了大约五百人时,清军的三百人也已经殉国的差不多了,而剩下的几名士兵也当认命一般,点燃了火雷冲向英军,“轰”的一声巨响,英军所有人都得跟清军将士们陪葬。

而后,陈连升带着一千九百人死守着沙角,大角两炮台,可是英军炮火凶猛,已经将沙角炮台炸的个七零八落,已有数百名将士为国捐躯了。而后,英军进攻沙角炮台,陈连升副将拼死抵抗,最后还是没有守住沙角炮台,大约有六百人的将士们死于沙角炮台,陈连升副将一看,面北叩了几个响头,说:“我对不起大清国啊!”说罢引颈就戮,死在了沙角炮台上。

陈连升看着英国人跨过了自己同胞的尸体,心里很不是滋味,但他又不好一意孤行为了报仇而不顾大局,这是他最不想要看到的,而后,随着英军渐渐逼近,陈连升命令所有排枪准备射击,英军进前时,他大喊一声“放”说罢,一轮清脆而又嘹亮的枪声响起,英军阵亡了数百人,但依旧向前冲锋,伯麦一看,立刻命令迫击炮进行反击,当英国的迫击炮“通通”的声响起时,清军的阵地立马升起了阵阵硝烟,陈连升被炸了半死一边的手臂被打折了,而其他的弟兄们大都是死的死伤的伤,从一千九百人直线下降至三百人,而英军却仍有源源不断的后备兵力,齐齐的冲向了大角炮台,大角炮台也已经吃不消了,英军的炮火越来越猛,陈连升深知大角炮台已经守不住了,副总兵告诉他说:“将军,我们顶不住了,怎么办?”话音刚落,“砰”的一声,那位副总兵闭上了双眼。陈连升看着英军上前来,他也不做什么,仰天长叹:“我大清国难道真要败的这么惨吗?大帅,连升对不住你了,先去了。”而后,他转身怒视英国军队,说:“老子做鬼也不会放过你们的。”拔刀往自己脖颈上一横,“噗呲”的一声,鲜血四溢,血洒大角炮台上。

伯麦看着眼前的战死的尸体,心想:“这么一个有血气的国家我们怎么打的败,况且这不是印度,这是拥有四万万的国家啊!”副官告诉伯麦说:“将军我们现在去攻打哪里?”伯麦将思绪拉回,说:“向横档虎门两炮台进发。”因为自从英军打沙角大角炮台时,陈连升连续击退了他们六次进攻,使他们付出了惨痛的代价。

随后英军向着横档炮台进发,横档炮台的总兵是一名年过五旬的总兵,名叫杨成孝,他面目刚毅,双眼炯炯有神,死死的盯着广东口岸,生怕英吉利人从他这里登陆过去,而后伯麦带着两千人的部队气势汹汹开赴横档炮台,杨成孝手举了望镜,看向了英军队伍“清一色的英式步枪,以及先进的迫击炮及速射,流弹,散弹炮均有,门类齐全,还有一张高高飘扬的“米”字旗。”杨成孝点了点自己手下的兵马,仅有三千人的部队,杨成孝说:“命令军队在滩口埋好火雷,阵地统统后撤一百米左右,顶住洋人的大炮,大炮均往高处运,打的准一些,洋枪火枪于英军近前之时,便可开火。”副将听令下去了。

而后英国军队有条不紊的在横档炮台处摆开了阵势,向着炮台缓缓走来,清军守兵咽了一口唾沫,双目紧紧盯着英国人的脚踩过火雷绳了吗?最后,当听到总兵一声令下“拉”的一声,他立马拉开了保险,顿时英军阵中一片凌乱,鸡飞狗跳,而这个时候,清军的大炮开始对着在海上的英舰进行反击,“轰轰”的巨响,百八十斤中的炮弹,死死的砸向了英军战舰,顿时,英军战舰的甲板上被炸裂了,而且连桅杆都被炸断了,英军死伤了不少水手,而且,炮弹有的不偏不倚的落到了英军的弹药库,这下好了,连锁反应,英军的战舰的火花飞向了另一艘船,英军战舰登时有五艘炮舰沉没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人气小说推荐More+

三国:我是吕布大善人
三国:我是吕布大善人
人心中的成见是一座大山,任你怎么努力也休想搬动。穿越成吕布的吕小布心中明白,一个人想成事,需顺应天下大势而为。于是,吕布凭借自己的武力,在乱世中劫富济贫,布施天下,仁义广播,百姓爱戴。大丈夫生居天地之间,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惟贤惟德,能服于人。我吕布平生不好斗,唯好解斗,行善,讲道理。可你要是不和我讲道理,阻止吕某替天行道,那我就让你尝尝什么叫方天画戟吧!此身此武,天下无双,看我神威,
大干饭者
都穿越了,我还不能享受了
都穿越了,我还不能享受了
一次意外,主角穿越到了平行世界类似民国的世界,激活了系统。家里为上都第一富豪,本想好好享受。却不得不选择帮助受难的民族和国家。最后一步步影响世界的故事。
喜欢淡水
乱世烽烟:大石山房正说五代十国
乱世烽烟:大石山房正说五代十国
中国历史上的五代十国这一时期是一个着名的乱世,别看这段时间不长,可是这几十年里所发生的那些事儿,其精彩程度一点都不比《三国演义》里边所描写的那些故事逊色。在这期间,盗贼横行、奸雄并起、战乱不止、朝代更迭不休,闹得一塌糊涂。五代前后一共53年,换了八姓十三个皇帝,国号改了五次,这五个国号分别是:梁、唐、晋、汉、周。历史学家因为这五个名字前代都已经用过,担心会前后混乱,所以就给它们都加了一个“后”字,
大石山房主人
重生明朝:我真的不是太监啊
重生明朝:我真的不是太监啊
现代的屌丝李瑾意外穿越到明朝正德年间的大太监刘瑾身上,本想以超越时代的知识和远见,改陈弊制,富国强兵,振兴中华,但因改革太过超前,不被百官理解,误认为奸臣。且看刘瑾如何游走于百官和正德皇帝之间,带领大明复兴,剿灭日朝,威震西洋,屹立世界之巅。
林星寒
三叔是刘邦
三叔是刘邦
两千年前,一个健身馆改变了大汉皇朝——一个热衷于打磨肌肉的黑道少年刘圣,穿越后,成为了汉高祖刘邦大哥的儿子、刘邦的亲侄子刘信。不出意外的话,他会成为后来的“羹颉侯”。“羹颉侯”是个戏谑、嘲讽式的封号。史书记载,刘邦在未发迹前,经常呼朋唤友去寡嫂家蹭饭,寡嫂不胜其烦,故意敲打锅底表示“羹尽”,意思是连汤都没有了。刘邦觉得很丢面子。当皇帝后,分封同姓诸侯,唯独不分亲哥哥的儿子刘信。经“太上皇”劝说,才
红掌清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