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色地球之梦

第314章 为家乡做三件事

郭建民正要和旁边的杜兴邦商量,却听见省长谭平生发话,“郭市长,有两点你们南山市必须清楚,一是这笔钱完全是用于民众最为关注也迫切需要解决的焦点问题,比起树碑立传的那些楼堂馆所,这才是真正的政府形象工程,二是你今年投下的六十五亿,立即变成一百三十亿,今后每年还能得到至少五十亿的善款,这等好事你到哪去找啊!”

说完,谭平生给郭建民使了个眼色。

聪明绝顶的郭建民立即心领神会,谭省长这个眼色可是值好多亿呀,于是,他底气十足地回复赵宇,“好!南山市同意赵先生的合作要求。”

“好的。那就这么定了。”赵宇微笑地点点头,这也是他邀请谭平生一同前来的用意之一。

“郭市长,”

刘玉蓉递给郭建民一个文件袋,“这是我们起草的合作协议,请你们安排有关人员研究,我们下午就讨论,把它敲定。”

“好!没问题。”

郭建民连忙接过文件袋,不由得赞叹,“你们的办事效率真是值得推崇。”

回头他组织卫健委、教育局、民政局研究时才大为惊叹,这三份合作协议草案堪称完美,可操作性极强,一个字未改便签署了。

这是后话。

“赵先生,”

成毅诚恳地看着赵宇,“今天您提到的这三件事,惠宁市又何尝没有这些问题,您对家乡的贡献着实让我感动,回去后我便召集会议,继续加大以这三件事为首的民生工程投入,惠宁市将和南山市一道携手步入世界以人为本、和谐社会的标杆行列。您是南山人,同时也是天南人,惠宁是天南省的省会,请您也把他当作您的家乡,我代表惠宁市欢迎贵基金会到惠宁从事慈善事业,我们一定全力支持、协作和配合。”

“好!”

赵宇回答的很干脆,惠宁当然也是他做慈善的重点,“我们接受惠宁市的邀请。成市长说的没错,惠宁不但是我的家乡省会,还是我居住的城市,我是天南人,自然也是惠宁人,帮扶家乡父老,义不容辞。”

“谢谢赵先生,”

成毅谙熟趁热打铁的道理,“在慈善资金配套方面,我们愿意承担大头。”

“不用。就按照南山市的投资比例,一比一。”

赵宇要把它定成在“炎黄慈善基金”在中夏推广的惯例,“今年先投入一百亿,以后逐年增加,成市长以为如何。”

赵宇现有的数千亿慈善基金当然优先用于自己的家乡,赵宇也是人,是人就有私心不是?

不过,这数千亿只是炎黄慈善基金良好的开端,一个小小的先遣队而已,大部队在哪儿?

都在赵宇的超凡智慧和神奇手段那里潜伏着呢,等待赵宇逐一开发。

人气小说推荐More+

魔王大人太傲娇
魔王大人太傲娇
#吊死鬼#秦可卿初遇帝冥莘签订契约被无情抛弃。#孕妇怨灵#白骨枯枯,为爱殉葬,错付真心,一失足成千古恨!#叨餮#再次相遇秦可卿等来的却是被放血。#无脸女尸(巨口女)#恶心!杀戮!死亡!#尸魃#旱魃出世,伏尸百万,哀鸿遍野。#诡新娘#红娘子,...
玺砸
玄幻:契约双胞胎,我有万倍返还
玄幻:契约双胞胎,我有万倍返还
张凡成为玄阳宗的普通弟子,意外激活契约万倍返还系统,契约对象获得任何提升都能一定倍数返还给张凡。有一对双胞胎姐妹师姐!姐姐是优容华贵,先天道体。妹妹是别有洞天,荒古圣体。“契约对象慕容冰,修为提升至结丹期,百倍返还,宿主提升至元婴期!”“契约对象慕容雪,获得灵宠炎灵鲲兽,万倍返还,宿主获得远古神兽凤凰!”“契约对象慕容冰,获得极品灵剑太阿剑,万倍返还,宿主获得远古神兵《诛仙剑》!”“契约对象慕容雪
会修仙的厨子
开局破大防,直接无限资源
开局破大防,直接无限资源
方无名,偶然穿越到一个修仙世界已经三年。终于脱离苦逼996,007福报!怀着对修仙的无限憧憬。没想到,检测出无灵根!?毁灭吧,赶紧的!爷累了……就在方无名开摆之时。终于觉醒!!方无名:“低调低调,这长生仙丹,我平时也就拿来喂喂狗而已啦!”丹宗老祖:“汪汪汪!”方无名:“出来露营,拿上古仙器削个苹果,不过分吧?”器宗老祖:“不过分不过分!削我都行!”方无名:“你是说这张能打死仙人的符箓吗?不多,给我
出门遛猪
一觉醒来,我被虎鲸暴打!
一觉醒来,我被虎鲸暴打!
小语种研究生郁圆在观看虎鲸表演的时候,被伤痕累累的虎鲸拖下水池溺亡,一觉醒来之后发现自己变成了一头虎鲸。生死存亡之际被另一头虎鲸救下,贪生怕死的郁圆当即决定赖上他,奈何这位鱼哥冷漠傲娇又嘴毒,看起来十分不好靠近,郁圆只能厚着脸皮一点一点试探他的底线。没想到这位高冷的鱼哥实际上是恋爱脑,知道真相的郁圆后悔莫及,却已经没有发挥的余地,鱼哥紧紧跟在她身后甩都甩不掉。前期的鱼哥:像你那么丢脸的虎鲸,我才不
杀葱恶犬受害者
烂武神剑
烂武神剑
火星没落,被迫迁徙,“盘古”号飞船不幸坠落地球,飞船的碎片砸出了80个天坑,上古遗址遍布地球。地球受创后灾难不断,于是女娲补天,大禹治水,劳动人民凭着智慧,在全球建造120座金字塔,才让地球平稳。火星人和地球人结合,男火星人和女地球人产出亚洲人,男地球人和女火星人产出异种人,血脉和肤色产生了争斗,分出了四大洲。南赡部洲大巴山西部,三元镇,双河村,地主家遭遇灾难,孤儿得病被村民所不容,丢入深山任其自
丰一足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