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影:以凡人之躯镇压六道

第15章 全面绞杀——火之国出手

毕竟水之国在海上,水遁的优势太大了,恰好又有些克制雷遁,沙忍的风遁倒是不怎么怕水遁,但沙忍现在全力备战二战,没有空余战力。

若不是土之国跟水之国的恩怨,大野木连狩都不会派出来。

你雾隐村自己的内乱,关我土之国什么事。

……

时间就这么渐渐流逝着,洛星河也在不断的变换地方演讲。

涡之国确实是封闭,对洛星河不算太欢迎,可洛星河面对的又不是漩涡一族的族人,还是有很多平民对洛星河的到来表示欢迎。

毕竟洛星河是来教授他们忍术的。

谁不想成为一个强大的忍者呢?都想。

此时,三方势力中,岩隐村的狩带领着小队率先到达了这边。

经过不断地打探,终于准确的知晓了洛星河的全部消息。

狩看着手中的地图,正在盘算着如何堵住洛星河。

一边的上忍也开始出主意。

“我们集结了首领你,再加上四名上忍,更有十几名中忍作为辅助。”

“这样的阵容哪怕是碰到真正的影级也不杵。”

“我们完全可以光明正大的击杀洛星河。”

狩摇头说道:“不一样。”

“在土之国,在内陆,我们这群人有百分百的把握击杀任何影级,就算是我们的土影,我们也有一战之力。”

“可这是涡之国,涡之国是个岛国,水汽相当足,本身水遁就对我们的土遁有着克制作用。”

“一战的时候,若不是鬼灯幻月被二代土影大人的陷阱勾引,我们打的不会这么轻松。”

“就算如此,无大人也被鬼灯幻月脱下了水。”

“在这个水汽弥漫的岛国上,对洛星河的增强太多了。”

“必须想个办法,百分百击杀他,并且能够减少损失。”

看着地图,狩显然毫无办法,涡之国本身就是个小岛国,比汤之国还小,能怎么让狩去布置呢?

再说了,洛星河也不是傻子啊……

知道你设立了陷阱不躲避就算了,还自己往里闯?以为他是鬼灯幻月那个逗比?

突然,狩的眼神一亮。

“你来,我跟你说一些事情。”

旁边的上忍缓慢地走过来,听着狩的计划,上忍也是突然一惊……

“狩大人,如果这样行动,万一事后暴漏了,会不会影响到我们跟火之国或者涡之国的关系。”

“雾隐村跟我们本就是世仇也就算了,但火之国跟我们……”

狩皱眉喝道:“别管这些,尽快去办就是了,一切的后果我来承担。”

那名上忍犹豫了一下说到:“是。”

忍者,无条件听从命令,为了完成任务,生命在所不惜,这就是忍者的存在意义。

狩的计划很简单。

既然自己这边怕实力不足以围杀洛星河,那就必须让洛星河再树敌。

涡之国的漩涡一族就是很好的选择,自己带来的基本都是直属于爆破部队的高手,完全可以再涡之国制造大型爆炸,然后祸水东引。

人气小说推荐More+

机甲狂潮:从教练机开始无限进化
机甲狂潮:从教练机开始无限进化
叶流云穿越蓝星,一个机甲狂潮的平行世界,每个人都拥有属于自己的机甲。叶流云却只有一个破铜烂铁般的0星教练机。好在他觉醒了无限进化系统,只要完成任务,就能够获得进化点,让机甲无限升级进化!0星动能系统?直接进化,10星恒星动力炉,无限能量!0星防御系统?直接进化,10星虚无量子防护立场,固若金汤!0星战斗系统?直接进化,10星终星武系列,毁灭星系,制霸宇宙,就在今天!你以为10星就是极尽巅峰了吗?不
是龙神啊
诸天:自遮天崛起
诸天:自遮天崛起
吾有一刀,可斩天骄。吾有一剑,可镇诸天。天帝出,镇世间,刀逆乾坤斩光阴!登天路,踏歌行,弹指遮天!自遮天崛起,于万界成帝!
徐一亿
安娜·卡列尼娜(下)
安娜·卡列尼娜(下)
《安娜·卡列尼娜》是托尔斯泰第二部里程碑式的长篇小说,创作于1873年至1877年。安娜是一个上流社会的贵妇人,年轻漂亮,追求个性解放和爱情自由,而她的丈夫却是一个性情冷漠的“官僚机器”。一次在车站上,安娜和年轻军官伏伦斯基邂逅,后者为她的美貌所吸引,拼命追求。最终安娜堕入情网,毅然抛夫别子和伏伦斯基同居。但对儿子的思念和周围环境的压力使她陷入痛苦和不安中,而且她逐渐发现伏伦斯基并非一个专情的理想
(俄)列夫·托尔斯泰
复活
复活
本书记述贵族青年聂赫留朵夫诱奸姑母家中养女、农家姑娘卡秋莎·玛斯洛娃,导致她沦为妓女;而当她被诬为谋财害命时,他却以陪审员身份出席法庭审判她。这看似巧合的事件,在当时社会却有典型意义。小说一方面表现作者晚年代表性主题——精神觉醒和离家出走;主要方面则是借聂赫留道夫的经历和见闻,展示从城市到农村的社会阴暗面,对政府、法庭、监狱、教会、土地私有制和资本主义制度作了深刻的批判。
(俄)列夫·托尔斯泰
安娜·卡列尼娜(上)
安娜·卡列尼娜(上)
《安娜·卡列尼娜》是托尔斯泰第二部里程碑式的长篇小说,创作于1873年至1877年。安娜是一个上流社会的贵妇人,年轻漂亮,追求个性解放和爱情自由,而她的丈夫却是一个性情冷漠的“官僚机器”。一次在车站上,安娜和年轻军官伏伦斯基邂逅,后者为她的美貌所吸引,拼命追求。最终安娜堕入情网,毅然抛夫别子和伏伦斯基同居。但对儿子的思念和周围环境的压力使她陷入痛苦和不安中,而且她逐渐发现伏伦斯基并非一个专情的理想
(俄)列夫·托尔斯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