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武神,以剑证道

第三十章 龙脉

“蒋相这个自外寻回的遗珠,也就是婴宁,竟然是苏戾王的血脉,她母亲乃是苏戾王独子之女,如今婴宁还拿到了苏戾王金宝和那卷遗失的传位遗诏?

现实被故事还要离奇,谁能想到我当年救下的可怜小姑娘竟有如此身世和际遇,要想办法和婴宁好好沟通一番,不能让跟着曾万岁这种人。

这件事算是戳了朝廷的眼,不知道庆平帝会如何应对?”

庆平帝极为震怒,本以为将计就计万无一失,不想冒出来个苏婴宁,竟然牵扯出一段陈年旧事。

他先召见蒋相,将其骂了个狗血淋头,然后仔细询问其中细节,这才知道蒋相早就看出这个次女命格不凡,专门破其原本高贵命格化为鸾鸟辅主命格,没想到对方竟绝处逢生,化生为风鸣九天的女主命格,甚至成功夺取本该属于太孙的福气。

庆平帝知道,这其中必然有他那位父亲在龙气福地的“庇护”。

庆平帝在十三子夺嫡大战中胜出,免不了要行险,当初就是借助三大圣地的力量,才成功毒昏先帝,矫诏成为太子并监国。

监国后,庆平帝立刻将前太子废为苏王圈禁,过了一段时间后直接赐死其全家老少,之后先帝昏迷数年,最终不治而亡,庆平帝才正式继位。

三大圣地本以为扶持了这样一个弑亲禽兽,必然会成为他们的傀儡,但不了庆平帝堪称雄才大略,在理顺朝堂扫平不服之后,立刻露出獠牙,如今更要收拢散修仙道为己用,这让三大圣地很不安。

再加上五大部洲的十大圣地长生真君论道后,皆决定打压各自部洲的皇朝,如今之事也就成了应有之事。

至于婴宁,只是恰好撞在阏逢圣地面前,成了圣地最好用的刀。

“没想到竟还有苏戾王余孽,阏逢圣地是一点都不把我放在眼中啊!请玉玺、圣碑,我亲自拜访阏逢圣地。”

宋伯玉没能亲自围观庆平帝与圣地交涉的场景,但他看到了龙气变幻,大虞气运鼎器内飞出一头五爪金龙,直接冲上阏逢圣地,与那仙鹤对峙。

最终仙鹤吐血败退,竟躲入灵墟之中。

后来,宋伯玉从太子府那里听到了他人描述,庆平帝直接命令阏逢圣地的长生真君出来面圣,真君不肯露面,庆平帝以龙气镇压其宗门,竟直接将护山大阵冲破。

长生真君被迫出来对抗,庆平帝直接质问其为何派遣曾万岁等人潜入龙脉,助苏戾王余孽窃取福气。

没想到这位长生真君说曾万岁根本不是自家圣地的长老,其人早就叛教逃脱,一切都是他自行其是。

如此说法,自然不能让庆平帝满意,他让阏逢必须交出苏戾王欲孽和窥视龙脉图谋不轨的曾万岁,最终不欢而散。

庆平帝以大虞鼎器击其山门,阏逢圣地被迫遁入灵墟,潜入虚空不知所踪。

此事结束后,仙道为之折腰,散修皆依附大虞。

大虞朝廷下海捕文书,号召全天下抓捕曾万岁和苏戾王余孽。

手机站全新改版升级地址:https:\/\/,数据和书签与电脑站同步,无广告清新阅读!

人气小说推荐More+

苟苟营的黑暗法师
苟苟营的黑暗法师
创造一个充满奇幻和冒险的世界,百里奚的父亲误入一个古老法阵,被传递到中世纪的西方魔法世界,作为异类,被判为异端而上了绞刑架。小百里奚被遗弃。长大后,父亲遗留的东方玉佩的觉醒,让百里奚知道了东方世界的存在,成为黑暗法师的百里奚开始了向东方中土的探索。在旅途中,他结识了许多志同道合的伙伴,一起经历了许多惊险刺激的冒险。一段被人津津乐道的传奇就此书写。
铁墨兰
魔女终焉之时
魔女终焉之时
为了终结魔女们不死不休的命运,踏上了斩杀魔女道路的奇迹魔女。魔女被认为世界的异物,以世界的魔力为食,可以随意摆弄规则的怪胎,她们使用违反规则的魔法,遭到教廷的通缉。一具身体拥有两份灵魂,平等又对立,为了活着(死去)而努力着,落入了魔女的棋局,成了变数。他与她所期望着的不过是生与死,注定会循着命运抵达终点,在终点等候的不是答案,只有一份抉择。求生者死去,求死者生还,唯独奇迹不再上演。
水世亡人
一万步登天
一万步登天
(凡人流)当你遭遇过一万次迷失,才能觅得大道;当你经历了七重的孤独,才能成为真正的强者。本书讲述了一个普通人依靠勇气、智慧和毅力实现梦想的故事。平凡的人也要修仙,请走下去,不要放弃。
傻话天才
一人一刀,镇守华夏三千年
一人一刀,镇守华夏三千年
残阳如血,地上血流成河,残肢断骸遍布,如同修罗地府。先前是三十人,这一次是一百人。下一次呢?会是三百人,三千人吗?我只有一个人,一把刀而已!太累了,好想躺下来!可是我身后的孤城中却有五百七十二个老弱妇孺,将所有的希望寄托在我身上。武王的旗帜早已被鲜血染红,武王的尸骸早已化为虚无。唯有陆长生一人,扛着武王的旗帜,屹立不倒。六年了!苦苦期盼的华国援兵却永远让人失望。唯有一人,一刀,独守孤城六年。越杀戮
惨绿少年阿日
修仙就是很困难
修仙就是很困难
唯物主义修仙,给变强提供科学的依据。基本不写修炼打杀的凡人流修仙小说,侧重人情世故,不喜勿入。修仙,就是生活。生活不易,修仙很难。同阶不无敌,女人不白给。资源拿命换,敌友看利益。凡人修仙,没那么快意情仇,更多的是无可奈何。行差踏错一步,往往生死之间。新人新书求收藏+书评,感谢!
精耕细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