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璟连忙还礼,对郑玄说道:“康成公谦虚了。其实这个问题,小子也没有什么答案。”所有人都听到了,顿时一片哗然。不过大部分人都熟悉蔡璟,知道他不是信口开河的人,必定有什么后话要说,因此并没有出言打断。少部分郑玄新收的弟子倒是想开口质问蔡璟为何如此消遣大家。不过考虑到蔡璟的身份地位,以及周边人的反应,他们还是默默地隐藏下来,准备听蔡璟的解释。
此刻,蔡璟都有些小紧张了,他稍微清了清嗓子,在刘辩刘协蔡邕诸葛亮蔡琰几人期待以及其他人或好奇或不屑的目光中,缓缓开口道:“虽然这道题小子还尚未有答案,也是侥幸取胜。但是这道题真正的答案,璟以为,当在于每一个人日常的行为中,在每一个人的思考里。无论我们是年少求学,还是功业有成,都要每时每刻地警示自己,前代因何而兴,又为何而亡。而我们又应该在这样的经过中,扮演什么样的角色,树立什么样的志向?当我们每个人都能对这样一个问题有所得,那我想我们应该就能在这世间留下自己的传说。”
蔡璟的一番话让许多人都静下了心思考起来。是啊,面对大汉如今的情形,我又当有怎样的志向,要做什么样的事情?除了在场的年轻学子们,就连蔡邕郑玄这样的年长之人都思考起来。当然这次事情之后,郑玄这个书院院长也不再反对蔡璟在书院里加一门策论课的提议。也就是说。郑玄这个古文经学家同意了让学生们更多地接触世俗事务了。这简直是一个巨大的跨越。
这次蔡璟与郑玄的“论战”结束以后,大家的斗志都有些高昂起来。不过好多人还是对蔡璟这个”少年英才“的志向与才华更加好奇了,都想找着机会好好问问他。谁知这小子直接玩失踪了,到处都找不到。什么,你说问蔡邕?他这个当爹的被陛下安排了一堆政务,估计是没空。问陛下和渤海王?他俩只会掩护那小子。罢了罢了,不问了。
刘辩和刘协对这个反应很满意,任何人都别想打扰蔡璟研究红烧肉!都别想!
不过在所有人都没有注意到的地方,也有一些意想不到的人有了新的志向。
“仲达,你如今似乎与以前不太一样了?”夜晚,在一间偏僻的宿舍里,河内司马防家的长子,司马朗看着眼前的少年,不确定地问道。他发现自家二弟从家里偷溜出来,到这渤海国偷学之后,越来越不一样了。
而这鹰视狼步,目能自顾其背的少年,正是被后人称为“冢虎”的司马懿。只见他轻笑一声,说:“这蔡璟,当真是与众不同。现在看来,他让王匡监视我们司马家,倒真是好手笔。大哥且放心,小弟知道该做些什么,绝不会让我司马家有什么危险的。”
司马朗有些迟疑地点点头,而司马懿则是看着夜色,默默地在心里说道:“蔡璟?若是我司马仲达这辈子能击败你,应该能谋得这天下吧?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