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盛靠近翰条川河的右翼,是3万奴隶兵在前和1万督战兵在后,中路是2万奴隶兵在前和1万督战兵在后,中军是1万轻骑,左翼是箫授的1万精锐骑兵。
本来松盛军是在高处,叶双恒一退再退,硬是让松盛军从高坡上下来布阵。
无奴军这边,阵容是蔺冲部署,左翼是路智广的4万释奴军,中路是箫锋的1万聚义军、许达的1万大义军和路智深的1万近卫军,右翼是羽寒的羽曲军和郦达的新军各1万。
两军射住阵脚,松盛统兵元帅是国王庶子,他突然见无奴军,数量不比自己少,又听说奴隶军中,多有异动,顿时感到紧张。收到箫授的报告,要退后十里,回到山坡,有利于骑兵冲锋,可一举冲溃敌阵。轻骑兵的将领,也赞,成希望重新回到山坡上布阵。
箫授是按照与叶双恒的约定,两军对垒,退后十里,他突然发现,退后十里本军处于高位,易于骑兵冲锋,便力主回到山坡上布阵。
此时松盛统帅,已经向右翼奴隶兵,发出前进的指示,便又修改指令,要求回到山坡上布阵,随即要中军开拔。
退到山坡被允许,箫授则立刻调转马头,率部回撤。
叶双恒见箫授退后,中军轻骑也退,此时便命令郦达和羽寒率部跟进。
松盛的右翼督战队和奴隶军,还未接到修改的命令,一想左翼是精锐骑兵,是仰仗的主力,竟然都退了。督战兵丢下奴隶兵,便就跑了。
此时的松盛军,阵型混乱,叶双恒趁机命令,全军进攻。
右翼的3万奴隶兵,很快被路智广的4万奴隶兵包围,缴了械,继而箫锋率军追击敌军右翼的督战兵。
中军的轻骑先退,督战兵和奴隶兵在后,就被大义军和近卫军追上,近卫军也是奴隶兵构成,很快缴了松盛2万奴隶兵的械,督战兵则溃不成军,被大义军一路掩杀。
敌主帅再率1万轻骑杀回来,欲救出督战队,却已见羽曲军和新军,从左翼包抄自己后路。手下将领提醒,若是不走,后路被断,恐怕就走不了了。在胜利无望的情况下,便追上精锐骑兵,让其护送,向翰北城撤退。
9万对10万,由于箫授的退后十里,造成的连锁反应,导致战况竟然一边倒。
战至下午,5万奴隶兵,除了少数殉战外,大部分都投降,督战兵投降1万,其余伤亡和溃退。
叶双恒宣布,对决之战胜利,宣告翰北决战胜利结束。无奴军6万人,在第一阶段丢失翰条和翰北的不利局面下,先后歼灭了元绍的4万多人,俘虏了3万人,收复了翰条郡。此后借助玉翠岭的疑兵之计策,分批次歼灭敌军6万人,最后在对决之战中,歼灭敌军8万人。前后俘虏敌军11万多,转换奴隶兵7万人。
此时,双方实力发生了惊天变化。
无奴军从6万多人,增长到13万人。
叶双恒没做停留,立刻前往翰都城下解围。
听到玉翠岭方向的追击军,已然大败,无奴军已经来解围。此时,松盛军中的奴隶兵,多有异动,松盛公子漕洪顿时紧张,他命令撤出三面的围城,将部队合拢到一处,以求与无奴军主力,再次决战。
叶双恒命羽寒率羽曲军、郦达率新军、许达率大义军,趁机进了翰都,加强了翰都的防御,其余部队,修建营垒,堵住松盛军的退路和粮道。
此次无奴国御敌战争,双方进入最后的决战阶段,翰都决战。
叶双恒倒是不着急对决,自己占着粮道,断了敌人退路,等着敌军粮草不济,便会自行崩溃。
松盛公子本欲决战,却见无奴军占住营垒阵地,并不出战,才想起来检查粮草,原来也只有三天维持。松盛公子漕洪颇为艰难,进攻翰都,缺乏攻城器械,身后又有无奴军主力,担心被夹击,不敢攻城。
松盛军营也知道军粮告罄,于是便派出小队,四处抢劫粮食,怎奈叶双恒早已预料,所有外出打粮的敌军,全部被悉数歼灭。
于是松盛公子漕洪无奈,下了决心,与其坐以待毙,不如进攻无奴军主力。
无奴军主力,就是据守营垒不出,你也攻不进来,一连打了两天,无功而返,松盛士气低落。
最后一天,松盛军视死如归,吃完了所有粮食,要一决胜负,督战队逼着奴隶兵,向营垒发起了全面冲锋,从早上打到中午。
双方鏖战正酣,松盛军背后,羽曲军、大义军和聚义军从翰都杀出,从背后袭击了松盛军,一举打溃了督战兵。
到了傍晚时分,8万奴隶兵,除了伤亡的,全部投降,督战兵1万人被俘,松盛公子漕洪、漕纯,两人亲自提枪突围,无奈遇见郦达,双双被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