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日方舟之源石之躯

第17章 天灾

“街边的建筑被巨岩击倒了!快卧倒!”Ace说。

——更大的声音传来,街道都开始颤抖。

——一块墙体朝着一位医生落下。

“嗯?啊!”医生刚刚才发现墙体在朝她落下,她试图躲避,但是来不及了……

突然,在她身旁的博士朝她扑来,她顺势也被推到了一个隐蔽处,避开了墙体。

——但是这样的话墙体会砸到博士。

“博士!!”临光像一道闪电一样冲了过去,根本不像是身穿重装的样子,很快就到了博士身旁。

“蹲下!博士!”临光抬起盾牌。

——嚓,嚓。两声响起。墙体并未砸倒临光身上。

博士好奇的睁开眼睛,一个西装男子站在他们旁边,收起了武器,无奈的看向他们,他的旁边有四片被切开的墙体倒在地上,切口极其平整。

“下次不要这么冒进了,博士,还有你,玛嘉烈。”陈墨的声音响起。

“我会解决这些问题的。”他认真的说。

“……谨遵您的教诲。”玛嘉烈放下了盾牌。

“临光,你们快回来!”阿米娅呼唤着他们。

………

“博士,你没事吧?”阿米娅关切的问。

“没事,多亏silence和临光小姐。”博士淡定的说。

“下次至少要让我们中至少一个人待在你身边了……”陈墨擦了擦手套上的尘灰。

“但我们……”阿米娅感到担忧。

——还要坚持多久呢?

——我们真的能活下去吗?

——她这么想着,心中满是担忧。

“阿米娅,第一波天灾应该结束了。”陈墨说道,他发现落石的频率减慢了。

“我们撑过第一轮主灾害了?”阿米娅有些惊讶。

“我们并未处于天灾中央,这倒是一种幸运。”scout说。

“不能掉以轻心,谁知道天灾会持续多久。”杜宾说。

“大家还好吗?”阿米娅对周围问道。

“大家都没事,只是有些人受了轻伤。”几位干员回应着。

“还有这些整合运动……”阿米娅回过头来,却看见那些整合运动士兵摇摇晃晃的站起来,随后朝他们冲了过来。

“罗德岛……站住!”一个已经有些神志不清的整合运动士兵朝他们喊道,但他的速度却连他们的一半都没有,好像喝醉了一样。

“真(粗口)疯了”杜宾骂了一句。

“别发愣,各位,我们现在只有一个选择。”陈墨拔出杜兰达尔,剑身内敛着黑光,气息沉重,如同圣骑士的化身。

“在天灾中,开辟一条前行的道路。”

人气小说推荐More+

诸天:自遮天崛起
诸天:自遮天崛起
吾有一刀,可斩天骄。吾有一剑,可镇诸天。天帝出,镇世间,刀逆乾坤斩光阴!登天路,踏歌行,弹指遮天!自遮天崛起,于万界成帝!
徐一亿
安娜·卡列尼娜(下)
安娜·卡列尼娜(下)
《安娜·卡列尼娜》是托尔斯泰第二部里程碑式的长篇小说,创作于1873年至1877年。安娜是一个上流社会的贵妇人,年轻漂亮,追求个性解放和爱情自由,而她的丈夫却是一个性情冷漠的“官僚机器”。一次在车站上,安娜和年轻军官伏伦斯基邂逅,后者为她的美貌所吸引,拼命追求。最终安娜堕入情网,毅然抛夫别子和伏伦斯基同居。但对儿子的思念和周围环境的压力使她陷入痛苦和不安中,而且她逐渐发现伏伦斯基并非一个专情的理想
(俄)列夫·托尔斯泰
复活
复活
本书记述贵族青年聂赫留朵夫诱奸姑母家中养女、农家姑娘卡秋莎·玛斯洛娃,导致她沦为妓女;而当她被诬为谋财害命时,他却以陪审员身份出席法庭审判她。这看似巧合的事件,在当时社会却有典型意义。小说一方面表现作者晚年代表性主题——精神觉醒和离家出走;主要方面则是借聂赫留道夫的经历和见闻,展示从城市到农村的社会阴暗面,对政府、法庭、监狱、教会、土地私有制和资本主义制度作了深刻的批判。
(俄)列夫·托尔斯泰
安娜·卡列尼娜(上)
安娜·卡列尼娜(上)
《安娜·卡列尼娜》是托尔斯泰第二部里程碑式的长篇小说,创作于1873年至1877年。安娜是一个上流社会的贵妇人,年轻漂亮,追求个性解放和爱情自由,而她的丈夫却是一个性情冷漠的“官僚机器”。一次在车站上,安娜和年轻军官伏伦斯基邂逅,后者为她的美貌所吸引,拼命追求。最终安娜堕入情网,毅然抛夫别子和伏伦斯基同居。但对儿子的思念和周围环境的压力使她陷入痛苦和不安中,而且她逐渐发现伏伦斯基并非一个专情的理想
(俄)列夫·托尔斯泰
战争与和平(中)
战争与和平(中)
《战争与和平》是世界文学史上的一部不朽名着,位居“世界十大名着”之首,作品共四卷。作家以1812年拿破仑入侵俄国为中心,描写了俄国人民奋起抗击侵略者的英勇场景,同时也探索了贵族阶级的历史命运问题。小说围绕着鲍尔康斯基等四大贵族家庭的生活展开,以四个家庭的主要成员的命运为贯穿始终的情节线索,描绘了俄国的社会风尚,展示了广阔的生活画卷。
(俄)列夫·托尔斯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