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室余音

第239章 盐巴!

谢龙看着田丰这般模样,又见管理屯田、粮草的王修神色不明的样子,自然明白州府库不可能真如田丰所说那般,毕竟屯田都两年了,而且剿灭黄巾还有不少缴获,不过谢龙自然不会戳穿田丰,毕竟钱粮越多越好嘛。

“那就按元皓兄所言办就是了,明天就开始大肆制作纸张发卖天下,而且小弟还有一法可增加青州钱粮。”

田丰没想到谢龙还有办法连忙道:

“子云快说,是何办法?”

“食盐!”

谢龙当然知道盐巴的重要性,不光是因为人人都需要吃,更是因为盐巴能保存食物,古代没有冰箱这些,怎么保存粮食呢?当然是用盐巴了,所以每家每户每年都需要大量的盐巴,而青州靠近海边食盐相对比较好获得。

春秋时,齐国就凭借着盐、渔之利而率先称霸,毕竟盐巴太重要了,靠着海边的齐国自然不会错过这个机会,率先利用了起来。

当然谢龙也不懂什么制盐工艺,说来东汉时期的食盐制造工艺还是很成熟的,甚至已经知道如何开采井盐,只是没有后世那般精细罢了,不过巧的是,谢龙知道怎么让盐巴的产量增加。

荀攸闻言疑惑道:

“请子云明言,盐铁之利吾等深知矣!”

确实,远的不说春秋齐国的事迹,就拿汉武帝时期的盐铁官营就知道盐铁的利益了,都知道其中的利润,荀攸见谢龙提起食盐,也按捺不住心中的疑惑发问。

谢龙见此笑道:

“吾有一法可让产盐量翻倍!”

“翻倍!!!”

众人大惊,要知道如今青州主要财政确实是靠着盐铁,而且主要是盐巴,毕竟俗话说的好,靠山吃山,靠海吃海,整个青州除了平原郡是大片平原以外其他郡只有小部分耕地,大部分都只能拿来弄盐池制盐了,而谢龙这个翻倍可就太牛了,相当于现在青州两百多万人口养着刘备八万大军,如果盐量翻倍至少养活个十来万大军不成问题,而且还不是弱兵。

谢龙当然知道海水里面就有盐,而很多盐也是从海水里面提炼出来的,谢龙是和网友互相讨论,自己好奇之下就去了解了一番,这才知道在唐朝就出现了五步产盐法,领先了世界980年。

制盐的生产工艺流程经历了长期的发展和演变。盐池最早的生产工艺是“天日曝晒,自然结晶,集工捞采”的自然方式。隋末唐初制盐的生产技术变革成功,形成了“垦畦浇晒”的生产模式,俗称“五步产盐法”。其生产工艺主要以集卤蒸发为主,分为:过箩、调配、储卤、结晶、铲出五个步骤。这种方式的优点有,一是垦地为畦,人工晒盐;二是晒制中,在卤水中搭配淡水,提高了盐的质量;三是加快了成盐速度,只要五六天就可以晒制成一次盐。

现在东汉采取的工艺一样是日晒,当然不是隋唐那般“垦畦浇晒”,不过道理是一个道理,因为从本质来说都是通过日晒,获得日晒盐,食盐一般分为海盐(日晒盐)、池盐(湖盐)、井盐、岩盐(矿盐)四种。海盐就是日晒自然盐,其具有色白,粒度均匀,杂质低,易溶解等特点。

所以谢龙只需要指导制盐官吏如何“垦畦浇晒”,至于五步步骤结合东汉的工艺,相当于也就多了个加入淡水的办法,但是这样可以加快制盐速度,这样算来就相当于将产盐量翻倍了!毕竟海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呀!(又想起来小日本了!草!等着!)

随后谢龙将“五步产盐法”说了出来之后,众人还是半信半疑,毕竟往卤水里面掺淡水,这样真的能行么?不过事实会证明的,等到五天后,白花花的食盐出现了!

众人见此大喜,田丰率先道:

“子云真乃奇才也!如此青州再无担忧钱粮之事也!”

“今日一事,可饮宴否?”

谢龙看着田丰笑道。

“正当其时也!”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人气小说推荐More+

剧透:说好的强秦,你二世而亡?
剧透:说好的强秦,你二世而亡?
李昱作为一个刚毕业的人,本想通过做历史剪辑Up主谋生,不料却偶然推动了命运的齿轮!开局第一个视频,直指二世而亡的强秦。祖龙:我刚四海归一,你告诉我二世而亡?
小鸡吃老英
让你治水患,你刨皇帝祖坟?
让你治水患,你刨皇帝祖坟?
武华年穿到大乾朝,成了一方县令。武华年倾尽全力将卧龙县打造成了一方富县。武华年本想躺平,享受美好生活。谁知那一日大乾皇帝突然到访,使得他离自己躺平的梦想越来越远。
马龙藏海
大唐逍遥侯
大唐逍遥侯
作者很懒,当年误入书坑……玩够了,还是要把坑填上的。嗯,完本后,改个笔名,这样大家就都不认识我了。
工具超人
平乱传
平乱传
大琼帝国末年,百姓民不聊生,全国各地相继爆发农民起义,最后整个国家四分五裂,呈群雄割据之势。赵阳也是起义军的一份子,看赵阳如何在群雄中夹缝生存,如何一个个消灭群雄,最终平定乱世,改天换日建立新的秩序。
败于情
红楼医梦
红楼医梦
实习军医李享意外穿越红楼世界,时值三月春暖,举国迷梦,殊不知凛冬将至,大厦将倾。风云际会,人来人往,李享既要救人,还要救国……
牛头波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