骆闻风刚过来便看见了满地写满字的纸张,生怕自己踩到,他一跳蹦到了玉疏身边。
玉疏急切地问道:“你想起什么了?”
“先别急,你先看这个。”骆闻风将他挑中的几本行医记录拿到了玉疏的面前。
“苏睿和管义在辞职前都进过好几次宫。”骆闻风翻着相连的几次记录。
柳元琴不明白其中的意思,提出了质疑:“太医又是博士,当然一直进宫啊。”
“所以,我想起来一件事,蔡助教消失的那晚,我是最后一个走的,我离开的时候看见了一个太监,从宫里出来了。”骆闻风眉头紧锁,“我是回头看到的,那太监没发现走远的我。”
“宫里……太监……”玉疏重复着这两个词,“只有他了。”
玉疏立马转身,拿起一张纸,写下了他的“称呼”,一个她原先从未怀疑过的人。
柳元琴凑过来看了一眼:“我刚想说的就是他了。”
吏部案卷库。
袁建飞坐在地上,杨老又颤颤巍巍地拿来了他想要的一些卷宗。
“杨老,还有多少啊?”袁建飞见他不停地来来回回便苦恼地问道。
“下官年纪大了,就只能搬个几本,所以就来回多跑了几趟。”杨老闻声立即表达了歉意。
袁建飞看着这些围着他的书籍和案卷:“杨老,你在这里待了多久了?”
杨老愣在原地,似乎是在认真地回想着,他昂起头有些自信地说道:“快四十年了吧。”
袁建飞睁大了眼睛抬头望着他,不思议地问道:“四十年?在这个能闷死人的地方?”
“是啊,下官当年可是进士。这里大部分的案卷都是我抄录以及誊写的,不过我年纪也大了,眼也有些花了,有时候整理抄录这些活都交给年轻人了。”杨老笑呵呵地说道,就像一个在和后辈讲故事的老者一般。
“真人不露相啊,干这样的活,一干就是四十年,这是要非凡的定力啊。”袁建飞不由地感叹道,“这直接经历了两代君王啊。来,杨老,我们聊聊天,我对以前的事情可感兴趣了。”
“那可不,当年那动荡啊,好多人都辞官了。”杨老也缓缓坐了下来,有人能这样对他的话洗耳恭听,他也心潮澎湃起来。
“是从暴君被诛杀开始的吗?”袁建飞放下了手里的案卷,对于大理寺的他来说也许问话来了解线索更方便一些。
“不不不,你们现在的人都以为是暴君的错,其实从大安军东调的那件事开始,朝堂的风向就变了。”杨老盯着袁建飞睁大了眼睛,神秘地说道,“那件事到现在都是众说纷纭。”
“怎么个众说纷纭?不是颜太傅提的折子让暴君调的大安军吗?”袁建飞也被这杨老说得激动起来,他说不定知道真相。
“你不觉得奇怪吗?事后他们根本找不到给颜老传递幽州战事告急的人。”
“你意思是颜老是被陷害的?”
“哎,我可没说。”杨老伸出手提醒道,“但颜老和郑相一直不对付是众所周知的。”
这个袁建飞还是知道的,郑相一直是代表着四大家族,也就是门阀的利益,而颜老却是相反,他自己就是太傅,太子的老师,他深知人才并不是看家世的,所以提倡科举选拔人才,也经常关注各地科举诞生的出类拔萃的人,在袁建飞这样的寒门小户的圈子里,至今还有人缅怀他。
“那时候走了很多人,包括我的那些同窗,他们都说颜老死了,朝堂只会一家独大,和颜老相关的人,特别是清贫寒门能活着就赶紧告老还乡吧,不会再有升官的可能了。”说着,杨老抬起了头看了看周围的书柜,“但我喜欢这个工作,也正如他们说的,我这一干就是四十年。”
袁建飞低下头,他无法想象若是仕途全被门阀士族占领了,这朝堂还有希望吗?他是被太子殿下提拔上来的,若是没有太子殿下,也许自己也在哪个部里做一个小小的文官吧?
“杨老,那郑柏高怎么会同意现今的皇上讨伐暴君的呢?”袁建飞觉得面前的杨老能说出很多他不知道的事,也许可以给自己提供另一种思路,脑袋里的线索感觉快自己浮上来了。
“你们都不知道?也难怪,暴君被讨伐,那肯定得宣传暴君的骄奢淫逸,暴敛成性。”杨老一副了然的模样,“当时的三太啊,郑柏高,颜明堂,徐东骞。太师,太傅,太保,他们……”
“等等,徐什么?”袁建飞听见了那个让他敏感的姓氏便立马问道。
“徐东骞啊,他没有官职,但他也算是内阁的人。”杨老一脸的兴奋,“他就是当年给现今皇上和郑柏高牵线的人。”
“那他现在人在何处?”
“这下官怎么知道,皇上登基之后他就离开京城,据说是身体抱恙,还乡了。”
袁建飞陷入了沉默,秦吾谊要找的姓徐的文官应该就是这个人。他能够帮皇上和郑柏高牵线,说明他也算是皇上的亲信了。
不过,很多线索还是和大安军东调的事情有关系,也就是和颜老以及郑相有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