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刘备谋主,谋尽天下

第195章 反败为胜,袁绍诓骗公孙

第195章反败为胜,袁绍诓骗公孙

公孙越死于李傕之手,派出去的幽州骑兵也只有公孙范一人逃了回来。

得知这个消息的公孙瓒,不仅憎恨李傕,更是迁怒沮授,认为是沮授谋划不当才让公孙越身死。

沮授无端受冤,对公孙瓒亦是颇有不服。

公孙越会死,追根究底在于公孙瓒指使公孙越杀鲜于乾。

献策让公孙越和公孙范假意抵挡李傕和郭汜,已经是在救公孙越了。

沮授又怎能算到公孙越和公孙范会中李傕郭汜的埋伏?

阳奉阴违应付袁术就行了,公孙越和公孙范非得去李傕和郭汜眼皮底下溜达还不作防备,这兵败身亡如何能怪到沮授头上?

沮授的争辩,又让公孙瓒觉得颜面大失,认为沮授忘恩负义,忘记了当初是谁将沮授一家老小从邺城救出来的。

不愿跟公孙瓒浪费唇舌的沮授,一怒之下直接选择了闭门不出。

因此当公孙瓒得知袁绍进兵常山国时,也未选择跟沮授商议。

火大的公孙瓒,先是严词斥责袁绍无端攻伐以收士民之心,然后调了三千白马义从、亲自引兵出击,同时又令五千步骑紧随其后,势必要将袁绍彻底击败。

然而。

此时的袁绍,因为受困于四面皆敌,竟然发狠的以身为饵,将公孙瓒的骑兵骗到了山谷之中。

大意的公孙瓒来不及防备,先被张合将骑兵自中间切断,随后左边颜良、右边文丑两路伏兵杀出,袁绍则是亲领淳于琼、高览等将,正面迎战公孙瓒。

公孙瓒的大将严纲,当场被颜良斩杀!

惊慌失措的公孙瓒,只能夺路而逃。

三千白马义从,也折损了一半。

虽然公孙瓒还有五千步兵,但遭逢大败的公孙瓒,心底忽然滋生了对袁绍的惊惧。

引以为傲的白马义从都输了,大将严纲也被斩了,剩下的千余骑兵和五千步卒又能有什么作为?

于是。

原本只是一次战场上的失利,却让公孙瓒有了退兵之心。

但袁绍刚赢了一阵,这死战之心又多了奋勇之心,一个个的buff都叠满了,哪里肯让公孙瓒全身而退?

颜良更是胆大,直接率邺城骑兵绕到公孙瓒后方的高邑境内,然后打着马腾韩遂的旗帜,跟袁绍前后夹击公孙瓒。

本就缺少死战之心的公孙瓒,见后方出现马腾韩遂的旗帜,更是不敢恋战之心,竟被颜良一路追到了常山国。

若非沮授跟孙瑾等人引兵来救,公孙瓒差一点就得饮恨而亡了。

而在公孙瓒退守常山国后。

袁绍又遣使者给公孙瓒送信,述说利害,希望能跟公孙瓒结盟,一起对抗幽州的刘虞和并州的马腾韩遂。

为表诚意,袁绍愿意让出河间国给公孙瓒。

公孙瓒顿时迟疑,连召公孙范商议。

“我军新败,若是跟袁绍继续打,难分胜负,反而会让刘虞和马腾韩遂坐收渔利。”

“如今袁绍肯让出河间国,给足了我面子。”

“我有意跟袁绍议和,范弟以为如何?”

公孙范不解:“若要议和,也是兄长主动求和才合乎常理。如今袁绍胜了几阵,却遣使来求和,愚弟以为,这其中必有奸计。”

“不如召公与先生问策?”

但公孙瓒因为战败羞于见沮授,冷哼道:“沮授虽然有才,但只适合内政,不适合军务外事,不必询问。”

“但范弟的担忧也不无道理,倘若袁绍只是假意应承、故意欺瞒,那我就成笑话了。”

“你亲自去带兵去河间国!”

“倘若袁绍真心让出河间国便罢,若是假意欺瞒,直接杀了河间相,然后进兵渤海郡。”

“邺城我打不了,难道我还不能打其他地方了?”

公孙范见公孙瓒不肯问策沮授,只得亲自带兵去河间国。

河间相一见公孙范到来,当即就开了城门,表示愿意依附公孙瓒。

河间国到手,公孙瓒对袁绍的求和不再疑虑,只以为袁绍是因为四面皆敌,所以无奈求和。

至于求和之前为何要先跟公孙瓒打一场?

这个中原因,袁绍也在书信中解释过,若不打一场,有损袁绍四世三公袁氏的脸面。

公孙瓒虽然有些不爽袁绍打一棒子给个甜枣的方式,但如今兵败又得了河间国的好处,也忍下了这份屈辱。

但公孙瓒不清楚的是,不论是议和还是出让河间国,都只是袁绍麾下谋士定下的诡计。

若是公孙瓒肯信任沮授,沮授必然能识破逢纪的用意。

但可惜,公孙瓒先被袁绍赢了几阵,然后又被眼前的利益迷了眼,根本没去多想这背后是否有诡计。

“袁绍让出河间国?”

“糊涂啊!袁绍怎么可能放弃大好优势,去跟公孙将军结盟!”

当沮授得到消息时,公孙瓒已经驱兵去跟袁绍签订盟约了。

这还是常山掾张逸冒着得罪公孙瓒的风险将消息告诉沮授。

“公孙将军下达了严令,不许任何人将此事告诉公与先生。”张逸忧心忡忡:“但我始终觉得这其中有诈。”

“袁绍四面皆敌,固然不假,但兖州刚击退黑山贼和袁术,即便袁绍张邈有嫌隙,短时间内张邈也不会去打袁绍。”

“黑山贼只会在秋收的时候大规模出现,马腾韩遂还在跟匈奴人对峙。”

“大司马和玄德公不会主动进攻冀州,那么袁绍能打的,就只有公孙将军了。”

“只有先驱逐了公孙将军,袁绍才能执掌整个冀州,跟青幽并兖抗衡。”

“只可惜,公孙将军贪图眼前小利,根本没意识到危机。”

“公孙将军若败,常山国该如何自处啊?”

沮授此时也很无奈。

公孙瓒独断专行,将公孙越之死迁怒自己,如今又中了袁绍的奸计。

即便沮授能察大势、能断阴谋,但不被公孙瓒信任也难有作为。

“暗中派遣个亲信去涿郡。”沮授凝神道:“毕竟常山国和中山国,名义上依附的是幽州。即便袁绍击败了公孙瓒,也不敢强占常山国!”

而在另一边。

公孙瓒亲率兵马,在常山国外跟袁绍缔结盟约。

见袁绍只带了两千兵马护卫,公孙瓒的戒心更少了。

缔结盟约的地方地势平坦,有没有伏兵一眼就看出来了。

“公孙将军啊,你我之间,其实没有深仇大恨。”

“你本应执掌幽州,何故非得在冀州跟我争锋呢?”

“当初让伱来常山国的人,其心可诛啊。”

袁绍在两军阵前设宴,邀公孙瓒共饮,一边拉关系一边不忘离间公孙瓒。

公孙瓒凝声道:“袁使君此话何意?”

袁绍徐徐道:“公孙将军久居边塞,本可杀胡立功,却受人谗言来冀州争锋。这是舍本而逐末!”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人气小说推荐More+

重生明朝:我真的不是太监啊
重生明朝:我真的不是太监啊
现代的屌丝李瑾意外穿越到明朝正德年间的大太监刘瑾身上,本想以超越时代的知识和远见,改陈弊制,富国强兵,振兴中华,但因改革太过超前,不被百官理解,误认为奸臣。且看刘瑾如何游走于百官和正德皇帝之间,带领大明复兴,剿灭日朝,威震西洋,屹立世界之巅。
林星寒
三叔是刘邦
三叔是刘邦
两千年前,一个健身馆改变了大汉皇朝——一个热衷于打磨肌肉的黑道少年刘圣,穿越后,成为了汉高祖刘邦大哥的儿子、刘邦的亲侄子刘信。不出意外的话,他会成为后来的“羹颉侯”。“羹颉侯”是个戏谑、嘲讽式的封号。史书记载,刘邦在未发迹前,经常呼朋唤友去寡嫂家蹭饭,寡嫂不胜其烦,故意敲打锅底表示“羹尽”,意思是连汤都没有了。刘邦觉得很丢面子。当皇帝后,分封同姓诸侯,唯独不分亲哥哥的儿子刘信。经“太上皇”劝说,才
红掌清波
祖宗保佑之风起大明【君临天下】
祖宗保佑之风起大明【君临天下】
明朝末年,社会动荡,天灾人祸,十室九空。徐闲在徐达的强坑下,来到了大明。他将凭一己之力,救崇祯,挽民生,收台湾,占北美。凭借一众中国古代科学家的力量,造战船,入深蓝,并世界。打造一个万邦来朝的大明帝国,更打造一个铸剑为犁的和平世界。“我要让日光照处,皆为大明土地!让月光撒落,全是大明公民!”
烟雨蓑翁
三国:我家军师是神棍
三国:我家军师是神棍
++++开局跟随刘备,以一手装逼大法混成蜀汉第一军师,灭东瀛,平漠北,渡北美,征南洋,铸就刘备一统天下,成千古一帝。吕布:太残暴了,想当年张元德在虎牢关一棍子把老子敲晕。张飞:俺四弟人中龙凤,独爱偷看村头王寡妇洗澡。关羽:论装比,关某仅排第二,我四弟天下无敌!赵云:军师,我必用坦克连踏平西方蛮夷之地?周瑜:元德,开航母去东瀛小国是不是有点过分?
雨夜独酌
重生:从小兵开始争霸天下
重生:从小兵开始争霸天下
凡外夷明犯,扰我国门者,尽斩!这威武霸气之言出自大雍开国大帝之口。然。就在这尽扫所有入目之敌且足以进入史册前列的大帝突然归天之后。雍大乱。太子之位悬而未定,二十八皇子同时夺嫡,强盛无匹的大雍瞬间支离破碎,血流成河。二十八皇子同时夺嫡攻杀,大雍内手握兵权及胸有丘壑者纷纷自立,为争更多银钱州域相互攻伐不止。雍乱,境外之敌也是蠢蠢欲动。只待雍溃一刻肢解大雍。就在二十八皇子夺嫡攻杀,境内掌军者自立攻伐之时
伦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