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秦始皇陛下【前传】

第200章 实权不在于表面,而在于使用

“太子殿下,这个惩罚是不是有些过了,”夏姬太后冷声的说道。

翠珠算是她一手抚养长大的,根本就没有受过这么严重的惩罚,沈清怎么可以跟着她的翠珠相比。

嬴政低头看了一眼跪在地上板正的翠珠,视线落在脸上有些红肿的脸上,淡淡的说道“怎么?太后不满意孤的惩罚。”

夏姬太后摸了摸金色的护甲,一字一句的说道“哀家哪敢?只是想告诉太子殿下做人还是留一线比较好。”

嬴政冷哼一声,语气平淡的说道“孤只知道放过别人就是惩罚自己。”

“你,”夏姬太后没有想到太子嬴政丝毫没有给自己一点面子,看来是真的撕破脸了,连最基本的伪装都丢下了。

翠珠注意到太子嬴政脸色的平淡,轻轻拉了拉夏姬太后的衣袖,感谢的说道“太后,奴婢确实是冲撞了太子,太子殿下的惩罚奴婢接受。”

夏姬太后阴沉的脸色有些平缓,没有再说一句话。

刚才她伸手指着太子嬴政的时候就已经后悔了,毕竟为了一个奴婢跟着太子嬴政撕破脸还是不值得的。所以刚才翠珠说的那一番话,算是给了她一个台阶下。

沈清微微打了一个哈欠,撕扯到脸上的伤口眼眸中含有一些泪花。

天气太寒冷,他居然快忘记了自己的脸被打了两巴掌。

嬴政侧目看了一眼沈清,开口道“可要回去?”

夏姬太后美目中闪过一丝晦暗,只要太子嬴政离开,剩下的事情还不是交给了她安排。

沈清似笑非笑的看了一眼夏姬太后,幽幽的说道“阿兄,不用回去。”

想要他回去没门,我跪了这么长的时间,吃了这么多的亏,不可能,他在心里面吐槽道。

夏姬太后美目一睁瞪了一眼沈清,抬头望向将下不下雪的天空,询问到“太子殿下,您是准备待在宫中还是回到太子府,若是晚上要回太子府的话,路程遥远,恐怕会下雪。”

嬴政顺着夏姬太后的视线望向天空,淡淡的说道“回太子府。”

沈清再心中盘算了一下时间,翠珠已经跪了大约两刻(现代的半个小时),想了想对嬴政说道“太子殿下,太后说的不错,天色阴沉是大雪的前兆,毕竟来日方长。”

嬴政低头淡淡看了一眼跪在地上身体不断发抖的翠珠,语气平淡的说道“今日的惩罚结束,记住这一次的教训。”

翠珠连忙磕了一个头,感激的说道“多谢太子殿下宽恕。”

“嗯,”嬴政淡淡的应道。

沈清捡起来地上放置的梅花,小声地说道“阿兄。”

嬴政跟着沈清离开,夏姬看着远去的两个一黑一白的身影,内心有了一些考量。

冷笑着说到“一个奴才竟敢称太子嬴政为阿兄,真是可笑。阿兄多么亲切的词,但是跟着王室中的人看情分可怜至极。”

这句“阿兄”可能是沈清无意说出来的,也可能是故意说出来的。不管是无意还是有意,对于夏姬太后来看都是一个笑话。

翠珠双腿有些发颤的扶住夏姬太后,轻声的喊道“太后。”

夏姬太后低头看了一眼翠珠的腿,语气平淡的说道“回去抹些伤药,不要留下冻伤。”

翠珠眼中闪过一丝意外,小声地说道“多谢太后关心。”

这一次是她给夏姬太后丢脸了,她还以为这一次过后夏姬太后会借机惩罚她一顿的,毕竟今日她让主子脸被扔在地上狠狠地摩擦。

夏姬太后淡淡看了一眼扶着她的翠珠,就知道对方此时内心想了什么。

开口问道“翠珠是不是觉得这一次是你让哀家的脸面受损了?”

翠珠直接跪在地上,慢慢的说道“都是翠珠的错,是翠珠让太后丢脸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人气小说推荐More+

重生废太子,开局贬为藩王
重生废太子,开局贬为藩王
半年前赵桓穿越到这个历史不存在的大周王朝,成为了帝国的皇太子,本以为能从此过上锦衣玉食的生活,然后周帝一纸诏书却将其贬到了人人谈之变色的岭南。“你说这里是瘴疠之地,本王偏不信!”“你说这里的官员大多是无能之辈,在朝中混不下去才被贬至此,本王也不信!”一片莽莽的岭南,因为赵桓的到来,引起动了一场场风波......
声花落雨
代号财神
代号财神
他是外籍华人、着名侦探、大收藏家,曾经当过五六年的雇佣兵,突然穿越到了远东大都市南城。加入党组织,清除日谍,潜伏进国党特务组织,成为日本间谍的梦魇,也是党务调查科特务头子的克星。这是高手间的较量,演绎的是谍之舞,诠释的是谍之质,不敢说达到的是谍之顶峰,亦不敢称为谍王。然而,谁又敢在他面前成为谍王?由于他不仅擅长谍战,还有着极高的经商天赋,在这艰难困境中获得了大量的资金,极大地改善了各地区生态。为此
北乡旧客
大乾第一皇子
大乾第一皇子
一朝穿越,成为大乾太子,但开局就被废黜!不慌!且看孤如何逆转乾坤!醒掌天下权,醉卧美人膝!
雁北归
最强皇太子
最强皇太子
穿越成为皇太子,这能忍?直接拿下!朝堂争斗、储君之争,本太子孤立无援?看本太子如何震惊朝野,让百官臣服!挥手间强敌灰飞烟灭!朕要的是江山美人!盛世王朝,千古一帝!
初二女生
大唐房二
大唐房二
杜元穿越了,穿成了史上有名的绿帽子王房家老二房遗爱!不想改变历史,也不想以后娶彪悍公主为妻,杜元选择逃离房府。可是阴差阳错却不得不面临是否拯救杜如晦的难题,救?还是不救?
明天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