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襄代表木益对召集起来的流民说:“我听说‘君王贤德,能够为百姓思考,那么就算国家动乱,百姓也会追随他’。现在你们因为天灾无奈离家南下息都,息谞却并不接纳,反而将你们驱逐,这不是一个君王应该做的事情。”
人群中有人高声问道:“那你说说该怎么办?”
伍襄就接着说道:“百姓孤苦,食不果腹,衣不御寒。士大夫家中的钱粮布帛,却堆在仓库里腐烂,这是不行的。我们大家不如联合起来,以山林为根据,为我们自己寻个出路。”
人群中有人惊觉:“这不是做山匪嘛,那是要杀头的。”
人群中议论纷纷。
“如今大家的境地,与杀头有什么不一样?”伍襄反问道。
人群又很快安静下来。
伍襄趁机说道:“沿路南下的途中,不断有人病饿而死,那是我们自己的亲人、朋友、父母、儿女,原本应该接纳我们的君王,又舍弃了我们,现在,我们又隐入山林,成了野人。这一切,并不是我们的错,却全由我们自己承担,这不公平。我们要抗争。”
伍襄说完,右手握拳,高举过头顶,百姓随着他发出高声的呐喊。
“对,这不公平。”
“我们要抗争。”
这时却有一个人突然离开百姓,径自走向伍襄,百姓就停下呐喊好奇地看着那个人。
那人走到伍襄身边,这才转过身来,是一张饱经风霜的脸,面色黝黑,眼神却很坚毅,他大声问道:“既然要抗争,就要有头领,请问,谁来担当?”
伍襄看着那人,知道那人并不简单,就回答道:“我是温地伍氏一族的,家父曾是军中卒长,我愿意为大事出资,以我大哥伍益为头领。”
百姓中很多人都点着头。
军中的卒长,说起来不过是个士族,顶天了是个下大夫,可对于平民百姓来说,却是一个大官,加之又是出资人,所以被推举为头领是理所应当。
那人却嗤笑一声,将腰间的佩剑解下,拔剑出鞘,发出一阵嗡鸣,百姓不知他要干什么,除了前排的数十人之外,全都后退一步,那人这时才缓缓说道:“实不相瞒,我也曾在温地担当师帅旅帅之职。这柄宝剑,可以作为见证。”
伍襄一看到那剑,就知道不一般,或许真如那人所说在军中居过高位,可自己也不能示弱,就问道:“剑是好剑,却不够作为凭证。”
百姓并不知道门道,纷纷点着头,伍襄不禁松了一口气。
那人看到这里,振臂一呼,原本前排的数十人全都向前一步,将腰间佩剑拔出,只听那人对着百姓说道:“这数十人,都是我的旧部,有普通的兵卒,有伍长,有司马,有卒长。军中的佩剑,因为级别的不同,所以剑的好坏不一,但大体的形制却是相同的。这足够成为证明了吧?”
这时百姓又纷纷点头,对着伍襄指指点点。
伍襄见形势不妙,就低声说道:“好汉,能不能借一步说话?”
那人略一迟疑,点了点头,收剑入鞘,那人的旧部也同样收剑入鞘。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