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安行军赶到野原山,约需三日半;八十里,仅需一日半的时间赶到。
厉国就算集结全国,兵马也应当在七八万之间。只要两天之内没有厉军的消息,那么定安援军一到,两军应有相等兵力,便不用担心联军面对险境了。
此时,定安得到米端传回的消息已经半日。这半日,将几天内赶到的各诸侯军马分拨完毕,集结起两万余人,分作两军,任命各级军官,文牧的三个儿子仍旧留守定安。
按照文明的意思,既然快马传讯,情况应当十分紧急,需要立即出发援助。
文明的话一出口,两个军将八个师帅都表示反对,认为情况不明,夜间行军多生波折,不如明日一早,郊祭之后再出发。
文明知道这件事不能依靠诸侯,就私下和文旦、文升商量说:“卫侯是个厚道的人,派了快马传回消息,应当是事情紧急,诸侯却要明日一早郊祭之后才出发。我听说‘事情紧急,就不能按照常理处置’。所以我想集合城内的兵马今夜出发。”
文旦和文升对视一眼,都说道:“大哥说的有道理。”
最后商议决定,将留守城内的各府府兵召集起来,约有六百余人。
文明站在宫门前高声说道:“你们只是各府的府兵,原本不须上阵杀敌,但现下情况紧迫,已到了不得不这么做的时候。”
“有不愿意跟从的,站到我身后。”
此话一出,所有人都窃窃私语,左顾右盼,最后没有一个人站出来。
“家中独子且父母尚在的,站到我身后。”
有一些人慢慢走出,站到文明身后。
“父兄有一人在军中的,站到我身后。”
又有一些人走出队伍,站到文明身后。
就这样原本的六百余人最终只剩下了不到五百,文明就编成一个旅;又将留守定安的五百城卫编成一个旅;这样就有两个旅。最终将因故留下的一百余府兵充当城卫。
诸侯听说文明将要连夜带着两个旅出征,都私下议论甚至嘲笑,但还是派遣使者到东城门送别。文明和他们嘱咐一番,使者们各自回营。
东城门外,文明默默地看着面前站着的两个弟弟,文旦和文升也默默看着自己的大哥。
“回去吧。若是捷报传来,可喜可贺;若是有所不测,父亲会怎么做,我们就怎么做。”文明翻身上马,对着两个弟弟说道,而后策马而出。
文旦和文升都点点头,转身回城。
文明就带着两个旅一千人出发了。
在离城五里处,文明碰到了雍国侯兴期嗣、庐国侯陶悠然、俞国侯敏节,四人各自在马上互相行礼。
俞国侯敏节代表三人表态:“听闻世子将要起行,我们三人已经禀告过各自的军将,把本部的兵马脱离开来,整合起来有千二百人,跟随世子行动。”
文明一听,红了眼眶,下马来跪地而拜:“小子替家父,拜谢三位叔伯。”
脱离开诸侯,跟随一个毛头小子行动,光是做出这样的决定,就需要多大的勇气啊。
三人也下马来,扶起文明,就此集合两千三百人,分为四旅,号为一师,推举文明作为师帅。
文明直言担当不起,最后就把年龄最大的敏节推为师帅,摸黑向着野原山方向前进。
文牧与米端正说话间,忽然有哨马归营,口中大呼“军情”,直奔军将营帐,守卫知道事情紧急,并不阻拦。
进入营帐后,哨马拜倒:“哨位于今日辰巳之间在渭水南岸发现厉军行迹,应在十万以上,正往梁厉边界而来。哨位探知,便已后撤,同时派某一刻不停回来禀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