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大明,吊打诸国

第248章 帝入抚顺,再破一城

澜沧国灭,新王维塞、旧王佟康与一众文武大臣被押往升龙,等瑞王处决。

张之极宣读圣旨,改澜沧为万象布政司,治所万象,自任总督。

又颁下诏令,以人头分发土地,减免五年赋税,尽收大半民心。

唯有一众贵族不满,纵仆欺压百姓,抢夺良田,打死打伤数十人。

事传进张之极耳中,一声令下血洗万象城内贵族,杀的人头滚滚,血流成河。

当数千头颅高挂在城头时,密密麻麻极其渗人。

百姓虽提心吊胆,却拍手称快,皆因贵族欺压太重。

又命卢象升、艾万年领兵建水寨、扩外城,百姓闻声而动。

得知天雄军驻扎万象,不少女子见精壮之卒芳心暗许。

撮合之下,数百士卒与当地女子通婚,并习汉语,建立村落名炎黄。

望着隔河相望的暹罗,张之极不由戏谑一番,倒真是好山好水。

暹罗,阿瑜陀耶王朝,国王巴塞通得知澜沧国被大明所灭,颇有兴奋之意。

作为藩属国,遂派遣使臣带去金银珠宝,经万象、升龙朝奉大明。

辽北,清河城,甲喇巩阿岱照常巡视明军,瞧一眼却面色大变。

见明军旌旗飘扬,数万甲士严阵以待,当真是黑云压城,难以喘气。

急急派人去请多尔衮,多尔衮至城墙上,一眼认出关宁铁骑。

面色阴沉道:“祖大寿来了,阿巴泰真是该死!”

时明军走出一骑,持战旗奔至壕沟处,放下锦盒,转身离去。

多尔衮不知何物?命人开门去取。

锦盒至,一开映入眼帘乃一颗头颅,正是阿巴泰头颅。

强忍怒火,多尔衮取信,信所写“降生战死”四字。

将信撕的粉碎,多尔衮怒气填胸,咬牙切齿道:“严防死守,勿要一人破关。”

巩阿岱狂咽口水,固守城池岂不是要玉石俱焚。

却不敢违背将令,传令各牛录固守城池,死死盯控。

营帐内,朱梅大笑道:“祖侯,想必多尔衮气的要死啊!”

祖大寿道:“对蛮夷之辈,无需多礼,待二三日重炮至,轰个天翻地覆。”

抚顺城上,见不断增援的明军,阿敏露出一丝凝重。

老寨来信,言皇太极率兵三万征讨蒙古,大金可谓至山穷水尽。

若败,各关隘明军牵制,蒙古一路南下,老寨危矣,灭国部散。

若赢,残破之军,何以支援关隘,两难之地。

可眼前凶悍之军,亦是无从下手,以骑兵战之,满桂岂能罢手。

城内不过十四牛录,上次之战三个牛录残了,蒙、朝两个牛录没了,兵力匮乏。

当真是没了计较,下令道:“固守,莫要出城迎战。”

大帐内,孙承宗居首位,左下满桂、王世钦,右孙祖寿,黑明德诸将。

“诸将可有破城之策?”

见孙承宗询,孙祖寿道:“督公,抚顺水系颇多,若破城用计水攻。”

“何以水攻?”

孙祖寿道:“筑坝引水,水淹城池,不出一月,抚顺大乱,城亦破。”

“太长,可有他法?”

众将低头沉思,时幕僚鹿善继道:“重炮轰城,强攻之。”

“亦是伤亡惨重,还有他法?”

“吾有一法,可从天而降!”

众人闻声看去,营帘掀开走进一人着鱼鳞甲,英武不凡。

面色惊骇,跪地道:“臣,见过陛下!”

“众将平身!”

孙承宗蹙眉,言道:“陛下出京,朝廷诸公可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人气小说推荐More+

明朝第一航海家
明朝第一航海家
海军兵王郑海穿越明初,与郑和结拜,帮朱元璋杀功臣,与朱允炆成朋友,助朱棣打天下,开永乐盛世,造超级舰队,七下西洋。他成就了历史的辉煌,也留下了诸多历史谜团:为什么明朝太监马和成为了航海家郑和?为什么燕王朱棣能打败建文帝成为明成祖?为什么建文帝朱允炆神秘失踪,下落不明?为什么七下西洋之后明朝再无航海伟业?这一切历史谜团都与他有关,一个不被历史记录的英雄,明朝第一航海家。
文人鬼
寒门败家子
寒门败家子
一睁眼便看到一个如花似玉的老婆是什么体验?
风卷尘沙
三国:我是吕布大善人
三国:我是吕布大善人
人心中的成见是一座大山,任你怎么努力也休想搬动。穿越成吕布的吕小布心中明白,一个人想成事,需顺应天下大势而为。于是,吕布凭借自己的武力,在乱世中劫富济贫,布施天下,仁义广播,百姓爱戴。大丈夫生居天地之间,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惟贤惟德,能服于人。我吕布平生不好斗,唯好解斗,行善,讲道理。可你要是不和我讲道理,阻止吕某替天行道,那我就让你尝尝什么叫方天画戟吧!此身此武,天下无双,看我神威,
大干饭者
都穿越了,我还不能享受了
都穿越了,我还不能享受了
一次意外,主角穿越到了平行世界类似民国的世界,激活了系统。家里为上都第一富豪,本想好好享受。却不得不选择帮助受难的民族和国家。最后一步步影响世界的故事。
喜欢淡水
乱世烽烟:大石山房正说五代十国
乱世烽烟:大石山房正说五代十国
中国历史上的五代十国这一时期是一个着名的乱世,别看这段时间不长,可是这几十年里所发生的那些事儿,其精彩程度一点都不比《三国演义》里边所描写的那些故事逊色。在这期间,盗贼横行、奸雄并起、战乱不止、朝代更迭不休,闹得一塌糊涂。五代前后一共53年,换了八姓十三个皇帝,国号改了五次,这五个国号分别是:梁、唐、晋、汉、周。历史学家因为这五个名字前代都已经用过,担心会前后混乱,所以就给它们都加了一个“后”字,
大石山房主人